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观点评论>正文

民主与法制时报:他们为啥不结婚

A-A+2013年7月16日13:15民主与法制时报评论

  鼓励晚婚,一直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项措施制定之时,将晚婚定义为:男年满25周岁、女年满23周岁。

  但近年来,社会上晚婚群体的年龄远大于法定晚婚年龄,晚婚引发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得不考虑的社会问题,由此促发的生育危机、社会养老等问题愈加突出。

  就在日前,媒体针对“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属于违法”进行街头采访时,一位老人情绪失控咆哮回复:不回家看我们违什么法?30岁了还不结婚才违法,该判刑!虽然老人的话不可能成真,但其对大男不婚、大女不嫁的反对可见一斑。

  而更早之前,媒体报道就称,“90后”已经步入晚婚年龄。按照法律规定,这一说法并不错,但现实是,中国城市人口初婚年龄逐年延后。数据显示,2012年南京平均结婚年龄突破30岁大关,达到30.2岁。若按上述老人的说法,他们是否都该判刑?

  实际上,坚持“不婚”的人毕竟是少数,在大龄未婚人群中,大部分人都在物价、工资、教育等外因影响下,成为“被晚婚”人士。

  他们中有白领人士,也有打工一族;有资深律师,也有美女博士。2007年开始,他们有了一个正式的称谓:剩男剩女。

  但正如剩男剩女们所说,房价、物价、教育成本等因素给婚姻带来巨大压力,各种依附于这些因素上的传统观念,让大龄未婚男女们恐惧于那一本“红色小证”。以至于,适龄青年们不得不遵循“先立业后成家”的路线,埋头工作,拼命挣钱。但如果按照网络上频现的“娶老婆”成本图表,初出校门的青年男女,单靠自己,谁又能在30岁之前购得“北上广”的一套房?

  很现实的问题导致了部分男女更为现实地看重物质,“物质女”“拜金男”竟然也变得理所当然。这其实是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一种反映,也是我们一种价值观的扭曲。

  同时,随着女性的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提高,很多女青年也并不单单寄希望于男方来获得稳定的家庭经济基础,因此选择先事业后成家的女性可能会越来越多,晚婚晚育也随之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这不仅出现在中国,美国、日本等皆然。

  但在全球化“晚婚潮”的冲击下,如何缓解晚婚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不仅仅需要改变物质与婚姻捆绑的传统观念,更需要全社会来为附加在婚姻上的利益“松绑”,为剩男剩女们“解压”。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