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枣乡乐陵有这么一位老人,虽然她已远离我们而去40余载,但每每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枣乡人都会情不自禁忆起她,向每一位初至枣乡的来客,自豪地讲述她的故事。她就是革命母亲常大娘。

  常大娘本名刘相会,因家境贫寒,9岁时到朱集镇大常村给聋哑人常培仁当童养媳。“七七”事变后,枣乡大地掀起了抗日高潮,深明大义的常大娘携全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

  1938年,日军铁蹄踏入乐陵,成千上万的枣树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日军的炮楼、据点。秋天,萧华司令员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入冀鲁边区,广泛发动群众抗日。47岁的常大娘带领全家积极照顾伤员、掩护八路军战士。

  组织干事袁宝贵被送到常大娘家养伤,他身上长满疥疮、手脚溃烂,常大娘日夜为他擦洗、喂水喂饭。15天后,袁宝贵康复,他含泪说:“您就是我的亲娘!”渐渐地,来常大娘家养伤、开会的八路军战士,都由衷地叫她一声“娘”。

  战争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更好地隐蔽和照顾伤员,同时为八路军提供安全的会议场所,1942年,冀鲁边区党组织决定在常大娘家挖掘地道。为防止被发现,常大娘一家人只能在晚上行动。

  每当夜幕降临,常大娘就带着二儿子和女儿挖地道,老伴儿常大爷在上边倒土,小儿子在村里放哨。因为常大爷是聋哑人,常大娘便找来一条绳子拴在他腰上,洞下装满土,常大娘拉一下绳子,他就把土车拽上来。

  夜夜赶工,长60米、可容纳100多人的地道终于挖成了。地道内设置了区委、县委书记工作处、开会处、粮食枪支存放处、文件存放处等。有地道作掩护,常大娘家成了冀鲁边区地委和靖远县委的机关驻地。过来开会、养伤的战士越来越多,最多时一天住了120多人,常大娘一天最多做了17顿饭。

  敌人察觉到异常,但数次到常大娘家搜查都抓不到人。他们用枪托打常大娘,把她的头往墙上撞,常大娘咬紧牙关,没有透露半个字。

  当时战士们有一个暗号,一说“老槐树底下”,就知道是常大娘家。但常大娘家并没有老槐树,战士们口中的这棵“老槐树”就是常大娘。她就像老槐树一样,为战士们“遮风挡雨”。

  新中国成立后,常大娘不向组织伸手,依旧以务农为生。1972年,81岁高龄的常大娘病重,她向前来看望她的县领导郑重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病床上,常大娘举起右手宣誓入党,并让子女从包裹里拿出积攒的钱,交了第一笔党费。1974年,常大娘去世,享年83岁。

  (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