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 纪 伟

  一根杞柳条畅销百余国

  临沭打造柳编全产业链,年产品出口额超16亿元

  2021-11-26来源:大众日报 04版

  □记者纪伟报道 临沂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展厅内的柳编家具。

  工人在加工柳编产品。

  □ 本报记者 纪 伟

  本报通讯员 陈秀焘

  在临沭县曹庄镇朱村的一处柳编展览馆内,当地柳编企业为了向外国客商展示产品的“国际范儿”,布设了一处特殊的样板间:木制长桌上,有一只点缀着皮革与铁制锁扣的柳编箱,箱内整齐地摆放着杯盘刀叉;长桌上方悬挂着蓬松的萱草,桌旁是柳编制成的小沙发和方桌。曾有外国客商参观后感叹:“想不到在中国的乡村能够看到这样充满北欧风格的设计。”

  将国外市场的设计理念融入当地传统的柳编产品,凭借这样的发展思路,临沭村民用手中的一根杞柳条,打开了海外市场。

  11月24日,朱村村民郑桂英坐在院门口,一边用杞柳条编制小筐,一边和邻居闲聊。这份手工活,可以让她足不出户就能获得70元左右的计件工资。每天下午五点,临沂鲁美达工艺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美达)的货车就会开进村,统一收购村民的柳编制品。

  “一个柳编小筐算上原料和人工,成本在10元人民币,但经过鲁美达这类企业的创意深加工,就能在海外市场卖出10美元的高价。”临沭县商务局外贸科科长马秀山告诉记者,临沭柳编首次出口创汇可以追溯到1972年,目前该县372家柳编企业中,117家有外贸业务,市场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临沭柳编产品的出口额超过16亿元。

  鲁美达的产品展厅面积达到1900平方米,占了一整层办公楼,展架高达3米,各类柳编、木制、草制工艺品琳琅满目。

  “从村民手中收购编筐后,我们会根据设计图纸,经过喷漆等工艺后,再搭配布料、铁制部件进行点缀,最后作为装饰品,出口到欧美地区。”鲁美达总经理解自国说,发达国家的消费能力强、强调环保观念,比起便宜耐用的塑料材质产品,他们更青睐柳编这种天然材质的产品。因此,临沭柳编得以打开发达国家的市场。

  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公司,主营柳编、园艺、布艺等5大类文化创意产品,拥有专业的设计研发部门,开发的工艺品款式超过10万种。目前年产各类工艺品6000多万件,成功打入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打造全产业链是临沭柳编能够快速发展的一大秘诀。十几年前,东南亚地区的藤编产品一直是临沭柳编产品的强力竞争对手,但在市场竞争中,藤编产品产量提升缓慢,逐渐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而临沭县统筹产业链上下游,同步扶持杞柳种植、编织加工、产品研发、出口销售各个环节,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基地农户、内联电商平台、外联国际市场的特色产业化集群。如今,临沭县杞柳种植面积达万亩左右,为柳编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在60万常住人口的临沭县,像郑桂英这样从事柳编加工的人,多达10万人。

  “临沭柳编享有‘世界柳编看中国、中国柳编看山东、山东柳编看临沭’的美誉,已经形成了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外贸出口型产业体系。柳编产业自2009年获评‘中国柳编之都’一直到2017年,该县柳编产业每年都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样的成绩在全国县级城市也属罕见。”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王志杰曾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虽然产业基础比较好,但解自国认为,柳编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产品,也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其一,目前,加工柳编的人基本都是当地中老年人,由于制作柳编收益不高,很难吸引大批年轻人接班;其二,临沭柳编大部分都是贴牌产品,加工环节利润比较低,利润的大头被国外品牌方把持。

  针对这两个问题,解自国正在努力将产品向高端化、品牌化转型。在鲁美达产品展厅里,他随手拿起两件木制摆件,其中一个外表覆盖着干枯的褐色树皮,另一个外表甚至还有不少乳白色的菌斑。“这都是特意用颜料画出来的效果,是我们在荷兰组建的设计团队开发的产品,有些国家的消费者崇尚亲近自然的理念,就喜欢这种原生态的质感。如果不是深入研究海外市场,哪家企业都不会制作这样的产品。”解自国说,依托专业的设计研发团队,鲁美达正在开发原创工艺品品牌,向利润率更高的市场迈进。

  “鲁美达在荷兰组建的设计团队,每年需要花费一百多万元成本,中小型企业很难承担。基于这样的产业现状,我们已经在谋划全产业链条转型升级。”马秀山告诉记者,临沭县计划鼓励现有柳编企业组建集团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提升综合实力,解决中小柳编企业单凭自身力量无法克服的国际品牌培育推广、营销渠道建设等难题,通过与国外品牌合作或创立自有品牌,提高柳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改变长期以来为国外批发商贴牌、代工的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