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见习记者   张光益

  2021年猪价“过山车”剧情的再次演绎,来到了“触底反弹”的片段。

  从最高点27元/斤的波峰到上月末的8元/斤的新低,再到目前15元/斤左右的反弹,猪肉价格完成这轮走势不到一年时间。

  “养一头,赔一头。”对于这样的走势,桓台县马桥镇生猪养殖大户万汝清可谓是受尽了苦头。

  那么,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未来猪肉行情怎样呈现?

  肉价“过山车”  买涨不买跌 

  10月26日,淄博鲁中海盛水产品批发市场一普通猪肉摊位。摊主王云忙着分割猪肉,并不时地招呼着每一个驻足的顾客。

  “买涨不买跌。”在王云的记忆中,9月时,摊位还一片安静。但进入10月,买肉的人突然多了起来,且大有“挤爆”摊位之势。

  为什么?王云蹦出4个字说:“猪价涨了!”

  涨价的猪肉让静默多日的市民突然忙碌起来,特别是随着秋天,北方“灌肠季”的来到。

  “最多的一次,我一下子卖了30斤肉。”王云笑着说,至于一次性买10斤、20斤的,大有人在。

  王云说,这段时间,基本上“一天一个价”的猪肉已经涨到了15——16元/斤。这距离10月上旬时的“8元/斤”,已经翻了一倍。

  事实上,8元/斤并非猪肉价格的最低点。

  “最低的时候,一斤5、6元,你随便挑……”张店华瑞园附近一农贸市场的宫姓摊主表示。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调查获知,这样的低价尽管吸引了终端市场一些散户的目光,但就猪肉批发而言,在王云他们看来,那时的“老主顾们”似乎恍然忘记了今年1月份猪肉价格“27元/斤”的时刻,面对“白菜价猪肉”,纹丝不动。

  然而,让“老主顾们”始料未及的是,不到一个月,猪肉价格立刻“走红”,10元/斤、12元/斤……一直涨到目前15——16元/斤的时刻。

  这让从事餐饮行业、错失这轮行情的张磊很是沮丧。

  33岁的张磊在淄博主城区经营着一家肉夹馍店,用他的话来说,“今年是我干餐饮最难的一年。”

  张磊说,做餐饮是小本经营,靠的是回头客。但“过山车”一样的猪肉价格让他十分烦恼,“涨得太猛,跌得太快”。

  最难的时候,张磊不是没有想过涨价,但为了维护生意,他一咬牙一跺脚便撑过来了。

  撑过最为艰难的涨价时段,随着猪肉价格的一路下滑,张磊觉得好日子来了。

  然而,“买涨不买跌”心理影响下,面对10月份8元/斤左右的猪肉价格,以为肉价还会跌的他就选择了观望。

  “当时,没多囤一点,结果一转眼,猪肉又回到了十几块钱时代。”张磊很是懊悔。

  养殖户的账本

  比张磊更为懊悔还有万汝清。

  实际上,相对于懊悔,万汝清不知道用焦灼还是愤怒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10月27日,淄博桓台县马桥镇萃源养殖场。

  一脸疲惫的万汝清坐在地上,闷着头,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着烟。抽完,他把烟蒂猛地往地下一摁,转身走向猪栏——猪栏里喂着40多头猪,它们曾经承担着万家的“致富梦想”。

  不过,上述梦想如今却成一种负担,万汝清边给猪喂食边抱怨:“养不起了!一天比一天吃得多、拉得多不说,价格还不涨,这是要赔死人啊!”

  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70后”,万汝清已经在养殖业打拼了近5年。

  这5年前,生猪价格“风云变幻”,搅得万汝清的心不得安宁。他说,养猪看似简单,但实则工序繁杂,从猪苗到成猪,期间经历了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

  “今年搞不好就血本无归。”万汝清说,今年特别是最近,生猪价格很不正常,“最低的时候,内三元猪到4.8元/斤。”说完,万汝清停顿一下,蹦出5个字“赔钱的买卖”。

  他说,按照目前的行情,暂且不说人工成本,单论猪苗、饲料等价格,生猪价格到6.5元/斤才不赔钱,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头猪就要赔个百十块钱。”

  万汝清算了一笔账:一头220斤的成品猪,测算各个环节成本后,其成本价在1430元/头左右,如果按照4.8元/斤时生猪价格卖出,一头猪要赔370元左右。

  “养一头,卖一头;卖一头,赔一头。”他说,当然他们最怕的不是涨或跌,而是怕这一市场没有规律的“瞎搞”,“今天贵,明天便宜,我们折腾不起”。

  以最近3年为例,万汝清说,2018年受生猪市场不可控等因素影响,生猪产能剧烈动荡。2019年年末,新冠疫情又让他们这些养殖户们吃尽了苦头。后来,国家出台了包括养殖补贴在内的一系列养殖利好政策,万汝清他们的“入市”积极性空前高涨,产能快速释放。

  “去年最多的时候,我养了1187头猪。”说到这里,万汝清很骄傲。   

  但问题总是先来一步。产能上来了,但等生猪出栏时,价格却开始走低,以至于那些曾令万汝清十分骄傲的“千头生猪”,却在现实面前成为“负担”。

  面对猪价持续低迷,万汝清进退两难,“如果养,猪越养越大,价格越来越低……”

  于是,像诸多养殖户一样,万汝清选择了“割肉”,“低价出售!养的越晚,猪就越大;猪越大,越难卖;越难卖,就越赔。”

  成本上涨时刻

  万汝清的案例并非孤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调查获知,自今年生猪价格降至成本线以下后,一些养殖户和养殖场为减少亏损纷纷采取减重操作,积极出栏。

  出栏速度加快,生猪交易均重下滑速度亦快。

  来自卓创资讯的统计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生猪交易均重为122.89公斤,环比下降1.46%,同比下滑5.42%,140公斤以上体重生猪存栏占比降至2.15%,较年初下滑2.59个百分点。

  “太难了。”淄川宏宇养殖厂的张宏宇也如万汝清一样发出感叹。

  在万、张二人看来,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在于养殖成本的一路走高与产能忽高忽低的剧烈变化。

  以养殖成本中最重的饲料成本为例,“饲料玉米、豆粕价格持续走高。”万汝清说。

  来自养殖行业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上旬还是2500元/吨的玉米到了10月就已飙至2900元/吨,每吨上涨400元。与此同时,豆粕从3400元/吨的涨至目前10月的3950元/吨,每吨上涨550元。

  “对养殖户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万汝清说。

  按照万的说法,一头猪一天至少吃2——3斤饲料,从猪苗到成猪大概要消耗400斤——500斤饲料,只此一项,饲料成本就达到500元左右。

  “如果是1000头猪呢?”万汝清感叹。

  饲料成本高企不下的同时,水、电、煤等价格也日益走高,这同样是一笔不菲的支出。

  除成本飙涨外,产能的巨变也是关键中的关键。

  卓创资讯李素杰表示,国庆节前后,受市场、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养殖场集中放量,市场整体供应量偏大,但另一方面屠宰场开工率整体没有提高,“供过于求下,猪价低迷是自然的事情。”

  而这一切,要追溯到5、6月份时养殖企业的状态,当时市场猪肉价格带动下,养殖户大批补栏。

  如此一来,10月、11月对应出栏时,生猪供应量居高不下。

  一切正回归正常

  在养殖户万汝清们看来,2021年终将画上句号,特别是最后一个季节即将到来。但到达年末,养殖户一年的艰辛会画一个句号吗?

  “你看这市场,猪肉不是少,就是多。”在万汝清看来,正所谓“物以稀为贵”,猪出栏少,产能就下降;产能一下降,国家政策补贴等利好政策就来。

  此后,政策引导与市场价格叠加,养猪户大量入市,紧接着市场供应过剩,猪肉价格快速下降。然后,猪价伤农,产能下降,如此往复……

  “比如去年,很多个人和企业都看到猪价大好形势,跟风养猪,之后猪多了、过剩了从而导致猪肉价格剧烈波动。”万说。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规律倒也情有可原,但问题是,疫情并未消弭,生猪养殖市场也有病害的发生。

  这让养殖行业绷紧了神经。

  淄博一屠宰场王姓经营管理者表示:“猪肉市场规律早已被打破,行业规律紊乱不说,市场也存在问题。”

  过去的问题存在,新问题也已到来。

  卓创资讯李素杰说,自10月下旬以来,虽然市场生猪价格触底反弹迎来行情反转,且从10月5日到10月25日,短短20天就突破8元大关,“因为大猪供应偏少,天气变冷速度较快,所以,大猪需求转好,对标猪价格也形成一定的支撑。”

  李素杰分析,随着四季度传统猪肉消费旺季的到来,大涨但仍相对较低的猪价虽然会让提前制作香肠、腌腊肉的南北方顾客纷纷出手,进而给猪肉消费市场一定支撑,但这同时也透支了一部分11——12月的需求量,届时,生猪需求上涨幅度或许减小。“综合来看,11——12月猪价有上涨空间,但幅度偏弱。”李说。

  在李素杰看来,对于这样的猪肉市场,还要发挥国家收储“托市”的作用,比如面对历史低点的肉价,9月份国家启动年内第二轮收储工作;10月10日,第二轮第1次收储3万吨交易……

  这一政策的发布,不仅增强业者信心,也对猪肉市场行情有一定利好效应。

  同时,一众市场参与者还认为,稳定猪价,除“托市”外还要做好生猪的疫情防控,打击市场炒作行为。

  “目前,猪价已逐步回归正常,明年上半年或加速淘汰产能。”李素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