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抛锚、坑洼不平……济南先行区谢家村多年未硬化的一公里村路拖了发展的后腿

  近日,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太平街道谢家村的村民王先生反映,连接本村与邻村的一条路,至今都是土路没有硬化,雨雪天气出行非常困难。村民曾多次找相关部门解决此事,但至今这条村路没有任何改变。究竟这条不足一公里的路何时才能修到村民家门口呢?修路又遇到了怎样的困难?记者前往该村了解情况。

  记者驱车从220省道进入谢家村后注意到,所经过的村路都是硬化过的柏油路,不过走着走着却发现了问题。

  今年67岁的谢大爷就住在谢家村东头,他说自打记事起,家门口的这条土路就是连接两个村的必经之路。谢大爷给我们不打了一个比方,如果不走这条土路,绕其他路走的话需要多走一倍的路程。和谢大爷交谈过程中,吸引来了不少本村村民,大家说起这条路来,都满是抱怨。

  在这条路上行驶,由于地面坑洼不平,限制了车辆行驶速度,而道路一侧紧挨麦田,另一侧是一条深渠,让原本不宽的道路显得更为狭窄。

  在路中间,记者遇到了从大安村来谢家村赶集摆摊的一对夫妻,他们说每次来出摊都得走这条路,即便这条土路很难走,但比绕其他路能省掉一半的距离。但如果赶上有大集,这条路也会异常拥堵,有时这条一公里的路能走一个小时。

  沿着这条路从先行区太平街道谢家村一路向东行驶一公里就到了济阳区回河街道前刘村。在进村前五十米的距离,道路又变成了非常好走的硬化道路。记者走访发现,前刘村的村民们也有和谢家村村民共同的心声:快来修修这条路吧!

  前刘村的村民说,要是遇到下雨、下雪天,这条路泥泞不堪完全不能走,车抛锚在路上是常事儿。

  记者也注意到,无论先行区的谢家村还是济阳区的前刘村,村庄内部道路全都进行了整体硬化处理,然而这条连接两村的必经之路却成了“另类“。走访中,村民表示,曾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但问题却迟迟未解决。

  随后,通过热线反映情况的听众给我们出示了一段录音,是向我们反映情况后,太平街道相关工作人员找到他给予的答复,录音中,工作人员解释,这条土路去年确实向上报批修缮,但并没有批下来。但让这位听众无法接受的是,这位工作人员提出:你非得走这条吗,这么多路能走,你换一条走不行吗?!

  既然这条路的修缮工作已经上报,那为何迟迟没有动工呢?为此太平街道的上级部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管理部工程管理办公室农村公路负责人张恺在现场表示,这条路之所以迟迟没动工,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他说,当时整个太平片区,正在规划建设绿色国际产业园,当时考虑到一个是片区的拆迁的情况,更有一个方面,它属于跨两个区行需要协调,第三个原因是,他们并不能因为少数的需求,就对这条路进行建设或者投资,因此去年就没有进行这条路的修复建设。

  “少数人的需求“这一说法显然与记者的实地调查有所出入。按照张恺的说法,这条联通两村之间的必经之路何时能修,必须要等先行区的整体规划确定后才能进入审批立项流程。他说,先行区下一步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整个起步区的总体规划现在又重新走审批,现在还没有报到省里,只有整体总规完了以后,我们才能对咱们这个片区有一个控制性详规。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先进行前期工作,两区把各自的界弄出来,然后老百姓你这边有需求,我这边有需求,然后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把路打通它。

  回河街道工作人员张超带着测量工具也在现场进行了测量,最终测算出这条一公里的路有261米属于回河街道。

  按照现场测绘,全长一公里的土路,261米左右属于济阳区的回河街道,740米左右属于先行区的太平街道。张超表示,如果这条路需要修缮,他们将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规划先行,定要以人为本。我省道路村村通工程自实施以来,为全省广大农村百姓带去了福祉,方便了群众出行,促进了产业发展。如今,当再次出现如此“闹心”的土路时,相信在政策和方法都已完善成熟的情况下,当地政府能从服务百姓角度及时解决此事。一公里的村路虽短,但牵绊村民很久,莫让这条路,脱了当地发展的后腿!(来源:山东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