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记者从海阳市委宣传部获悉,挑战当前,守护绿水青山、保卫蓝天白云成为摆在第一位的共识。海阳市瞄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目标,多方调研、南下考察,最终在广东佛山选定了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焚烧发电项目。

  解读海阳“蓝天白云”背后的密码,可从城市垃圾的“化蝶之路”中寻得其中奥义。作为滨海旅游城市,海阳一以贯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即使在垃圾处理这件寻常不过的“小事”上,依然看得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随着城市发展,生活垃圾的产生与消纳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如何找到一种绿色的垃圾处理方式,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问题。”海阳市住建局局长姜保华介绍道,此前,海阳城区垃圾处理一直使用传统填埋方式,在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高效有序处理生活垃圾,成为摆在城市治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来到位于海阳留格庄镇周格庄村的瀚蓝(海阳)固废处置有限公司,还未进厂区,便远远看到一块LED显示屏立在门口,实时监测着氯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排放数据以及国标排放标准,随时接受社会监督;进入厂区,垃圾发酵、焚烧、发电,整个过程都在封闭室内进行,没有一点垃圾暴露在外,所到之处既干净整洁,又丝毫闻不到异味。难以想象,每天有500多吨的生活垃圾在此“不着痕迹”地变成电能。

  “我们引进了国内领先的焚烧及污水处理设备,垃圾焚烧全程采用负压密闭处理,烟气净化系统采用先进烟气处理和污染控制工艺,垃圾中的渗滤液全部回收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及安全环保生产。” 瀚蓝(海阳)固废处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宏明介绍道,垃圾焚烧后产生的中温中压蒸汽,通过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做功,每天可向国家电网输送18万千瓦时的绿色电能。经过环保设施处理,排放的烟气指标均低于国家标准,部分指标已经优于欧盟标准。

  垃圾不仅能变电,焚烧产生的炉渣经配套的炉渣处理厂处理后,还可以生产环保砖和建筑材料,真正让垃圾彻底变成资源,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19年5月开工建设,2020年12月正式发电,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15亿元,年可处理垃圾量18.25万吨,年发电量约7128万千瓦时。项目的投运让海阳全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得到了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利用,达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垃圾变废为宝,折射出的不仅仅是工艺的进步,更是对环保理念的坚守。一直以来,在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海阳从未止步。201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亚洲论坛在海阳成功举办,海阳“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发展思路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认可。2019年,海阳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核能商业供热项目,实现了覆盖新城区70万平方米的核能供热,开创了核能综合利用、供热零碳排放的先河。今年,海阳将实现城区“零碳”供暖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核能供热“无煤市”,让居民在拥有绿色电力、清洁供热的同时,还能尽情享受白云蓝天。

  “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海阳将一如既往地深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环境问题整治,为全省乃至全国节能减排、改善生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贡献海阳力量。”海阳市委书记刘宏涛说。

  近年来,海阳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攻方向,突出责任担当,强化源头控制,加大监督管理,对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案件全部整改销号,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380家,取缔燃煤锅炉252台,大气环境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烟台市首位。

  “我们通过分类整治,列出了减排清单,强化对污染企业的源头把控,并严格执法,坚决打击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烟台市生态环境局海阳分局局长冷守强说,海阳建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配齐配强各级网格员808人,密织环境保护监管网络,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成立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班,深入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等一线抓扬尘治理监管,进行“四不两直”的明察暗访,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如今,海阳18个镇区街道全部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通过实施空气质量月排名,大气污染防治的压力和责任真正实现从上至下的层层传导;106家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企业减排措施“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抽调骨干力量对20家重点企业开展驻厂帮扶工作,指导企业严格落实各项空气质量应急减排措施。通过标本兼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海清河晏,远山含黛,春日的海阳恰似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画,铺展开更加壮美的图景,见证着海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宝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