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3日,滨州市政府新闻组织“滨州市‘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十三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成就。

  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苏成玉介绍,“十三五”以来,全市文化和旅游立足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扣“山东走在前列,滨州担当什么;富强滨州建设,百姓得到什么”工作定位,全力推动滨州文化和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艺术创作成果更丰硕,多部力作登顶最高赛事。“十三五”期间,滨州先后创作近10部大型优秀剧目、20余部小戏作品、795件曲艺、歌舞等作品,《兰桂飘香》、《游百川》、《烈烈渤海红》等优秀作品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探索“院团+院线”市场化道路,儿童剧《九色鹿》、吕剧《李二嫂改嫁》等剧目在全国巡演26场。滨州4家剧场成功列入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剧场,数量居全省第一,滨州大剧院建成三年以来提供演出144场。打造“周末戏相逢”品牌活动,累计开展惠民演出64场,惠及市民6万余人;落实“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2万余场次,惠及基层群众400万人。

  公共服务体系更完善,精准供给添彩小康生活。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现有市县图书馆、文化馆16个,博物馆18个,全市9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均达到二级站以上标准。沾化区文化馆列入国家县域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创新出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工作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被省文旅厅发文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全覆盖,累计完成4.4万贫困户电视信号通达。加大“滨州人游滨州”旅游年卡推广力度,“一人持卡,三人同享优惠”。开设“滨州文化大讲堂”,共举办286期,160位文化“大咖”莅临授课;连续五年推出“欢乐滨州迎春文化荟”品牌节庆活动与青少年校外“研学游”项目假期“博学荟”;举办“黄河风情带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56场,新创黄河号子音乐作品《号子一声老么好》入选2020年度省群众艺术优秀新创作品;开设“孙子文化讲堂”,授课18次,设立“孙子书库”,提供免费借阅藏书千余册。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推出线上图书资源、文化慕课、优秀抗疫作品展播、特色展厅720度全景展示等多项“云服务”供市民免费使用;滨州市公共文化“云平台”建成投用,可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文化服务,市图书馆实现支付宝芝麻信用借还及人脸识别借还功能,市文化馆列入山东省数字文化馆平台建设试点单位。

  文化遗产传承更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动力。滨州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家,省级49家,市级58家(新增38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省级35项(新增11项),市级186项(新增30项)。在全省出台首部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的市级地方性法规《滨州市渤海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滨州:地方立法构建地方革命文物保护的天网》入选2020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十大典型案例,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六个县(市、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建立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年检工作机制,开发完成全市文物管理系统,新增全市文物保护单位GIS卫片安全检查,开发全市文物分布电子地图系统,《多措并举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途径》入选2020年度全省文旅工作典型案例。渔鼓小戏《老邪上任》获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获评2019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沾化区黄升镇被评为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惠民县胡集镇、阳信县洋湖乡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第五批“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博兴县吕艺镇(吕剧)被评为第五批“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文旅产业结构更优化,重点攻坚催发市场活力。“十三五”期间,滨州接待游客人数增长44.19%,旅游总收入增长70.68%。打造“智者智城”城市品牌,与北京绿维集团合作编制滨州文化和旅游项目;促成惠民县与上海景域和北京华控签署孙子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框架协议。建设孙子文化传承载体,在市博物馆设立“孙子书院”,举办活动35场。以全域旅游示范创建为抓手,加快形成“一带三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市A级旅游景区从24个增加至65个,新增景区45个,博兴打渔张森林公园、麻大湖景区、惠民县魏集古镇旅游区等获评国家4A级景区,惠民县、博兴县成功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京博控股、愉悦家纺、中裕和阳信瑞鑫成功创建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山东魏集古村落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等8个单位成功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示范园区4个。打响“忆乡愁,看滨州”品牌,完成滨城区三河湖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沾化区徒骇河沿线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等8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规划编制,推动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西纸坊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形成乡村旅游一日游、两日游旅游线路,滨州先后获评“2018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示范城市”、“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编印《文化旅游重点招商项目手册》,建立招商项目库,制作招商路演PPT,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三图三库”;组织开展“2019滨州市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7家重点文旅集团与滨州8个文化旅游投融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参加中国景区创新发展论坛会议,重点推介滨州黄河文化、孙子文化旅游项目。2019年实现签约项目2个,签约立项总金额达79.45亿元,到位资金8.88亿元。2020年引进项目14个,到位资金13.14亿元。连续举办四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签约企业348家,直接拉动文旅消费4000余万。

  文旅市场监管更有力,保障人民美好生活新福祉。新增山东省4A级旅行社1家,3A级2家,山东省智慧旅行社3家,星级饭店5家。3名好游客、3名好导游入选“中国好游客、中国好导游”;2015至2017年全市共获得山东省文明旅游先进单位17个,文明使者4个,美德游客41个,最美领队6个,最美导游32个。组织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保障行动、联合执法治理行动,中小学校校园周边整治行动,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整治行动,“黑广播”治理行动,严厉查处各类文化旅游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保障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开展“清源”“净网”“固边”“秋风”“护苗”五大专项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0”专项行动等。市文化和旅游局连续2年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连续11年荣获全省先进集体。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被国家版权局表彰为2019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滨州“4·20”非法销售侵权盗版少儿出版物案入选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七个“护苗2020”专项行动典型案件之一。共创建“扫黄打非”进基层站点4587个,提前一年实现“扫黄打非”进基层全覆盖目标,创全国示范点2个,全省示范点19个,均居全省前列。

  产业发展科科长魏廷合介绍,下一步,滨州将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5),重点打造“一带三区”产业发展新格局,全面发展。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坚持黄河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完善沿黄空间功能布局和配套基础设施,打造文创产业集聚区、打造黄河两岸慢游业态。推动孙子文化旅游区建设。整合孙子文化资源,突出智慧特色,从研学、康养、休闲、运动、文创、娱乐等角度,促进孙子文化产业链延伸。推动滨海文化旅游区建设。整合贝壳堤、黄河岛、盐田、虾池等独特资源,突出黄河故道、河海相连等特色,建设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推动红色文化旅游区建设。在加强保护革命遗址遗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重点提升滨城区怀周祠、渤海革命纪念园、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博兴高家渡等红色景区。将非遗传统艺术与革命历史文化相结合,打造红色精品旅游演艺。开展红色研学旅游,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市7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标准,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