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夏侯凤超

  12月3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十三五”期间,济南对全市66处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改造后的敬老院全部达到二级养老机构标准,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

  济南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义洪介绍,济南社会救助质量服务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市民政局将社会救助审批权限委托下放到镇(街),实现社会救助审批和监督管理职能分离;实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开展“掌上办”“指尖办”;进一步拓宽受理渠道,人户分离、城乡混合的困难家庭可就近向我市区域内的有关镇(街)提出社会救助申请,实现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推动10类信息共享查询,简化审批环节,优化社会救助审批流程,将社会救助审批时限由37个工作日压缩到15个工作日以内;全面建立了镇(街)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急难型临时救助在24小时内完成,济南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推动建立市、区(县)、镇(街)三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配齐建强四级关爱保护队伍,全省率先启动儿童福利“政策法规宣讲进村居”活动,启动志愿者与孤困儿童“1对1结对帮扶”试点,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精准摸排1576名孤困儿童信息,为103名在校孤儿发放助学金,为290名孤儿开展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加强敬老院建设,围绕提升消防安全和照护能力,投入4000万元,分两批对全市66处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改造后的敬老院全部达到二级养老机构标准,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加大农村高龄、独居老人关爱力度,“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农村幸福院508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推行残疾人“两项补贴”和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发放“主动告知服务”和“上门服务”,确保了精准发放。建立流浪乞讨救助四级网络,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大提升活动,“十三五”期间,累计救助19464人次,护送返乡3692人次、落户219人、安置178人,建立了173处临时流浪乞讨救助服务点。

  据介绍,济南多方参与救助格局初步形成。“十三五”期间,市民政局深入宣传落实《慈善法》,全面提升慈善事业发展水平,全市共有慈善组织63家,累计募集善款4.92亿元,支出慈善款物4.76亿元,惠及困难群众73.15万人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规范志愿服务时长,推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建成全省首家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槐荫区同心社会工作服务站—青合站”。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