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是德州唯一的沿黄县,63平方公里的黄河北展区自然环境保持良好,成了齐河最大的发展增量。如今,落霞天鹅齐飞,产业兴旺富足,一座高质量发展之城出现在黄河之滨。

  黄河给齐河县带来了发展新优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马志勇 摄

  注重生态建设

  湿地迎来黑天鹅

  最近,齐河黄河湿地公园迎来了数十只越冬的黑天鹅和白天鹅。体态优美的天鹅在湿地内,或徜徉水面,或引颈梳理羽毛,或追逐亲昵,好不热闹。据了解,这些候鸟大约待到三四月份才会离开,2019年是首次发现黑天鹅前来过冬。

  齐河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由北展大堤、黄河大堤内侧及国道309所围合而成,是鲁西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黄河湿地公园、中国最大的黄河平原湿地。这处总投资8.8亿元的万亩湿地,已有黑天鹅、东方白鹳、灰鹤、白额雁等11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实现了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多重效果。

  在齐河县的黄河岸边,旧貌换新颜的,除了黄河湿地公园,还有一座黄河生态城。它的前身是黄河北展区,总面积63平方公里,出于黄河防洪防凌的要求,长期以来,北展区一直严禁开发,建设被定格在了1971年。

  经过40多年的生态封育,这里保存了良好的生态资源,林木覆盖率达到58.6%,水域、湿地面积近3万亩,成了黄河边一块难得的生态宝地。

  2008年,国务院批准北展区全面解禁。齐河县提出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之城的构想,要求“三分之一水面、三分之一绿化、三分之一建设”,先后聘请国内外团队,高标准编制了黄河生态城总体规划及生态景观、综合交通、土地利用等17项专项规划。

  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城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不建“水泥森林”、不建大面积玻璃幕墙,坚决不破坏生态环境本底,确保蓝绿空间占比达到60%以上。近五年来,齐河每年植树造林面积都在3万亩以上,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生态县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好环境引来新产业

  文博基地拔地而起

  好的环境吸引来大批企业投资。重量约6.5吨的夜明珠、世界规模最大的沉香木雕、用矿石制作的“满汉全席”、明清时期状元及进士的笔墨作品……走进齐河博物馆群,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宝藏品让人目不暇接。

  齐河博物馆群是2019年省重点项目,现在已建成5座主题博物馆,藏品达3万余件。“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古建筑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大型文化博览基地。”山东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妍介绍。

  齐河博物馆群总投资额达120亿元,项目规划由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分会会长王贵祥教授及其团队历经八年规划设计。规划建设大型根雕、古生物化石等19个博物馆及展示区,计划于2021年7月1日建成开放。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600万至800万人次。

  清晰的发展思路、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抛来“橄榄枝”。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欧乐堡梦幻世界、水上世界、中国驿饮食文化小镇、蓝海御华温泉酒店、阿尔卡迪亚温泉酒店等项目相继落地并陆续建成运营。

  去年5月中旬,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推进会暨“双招双引”工作表彰大会举行,省委书记刘家义带队对全省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督导。其中,在5月13日,观摩团一行就到齐河博物馆群项目现场进行了现场观摩,将该项目确定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

  农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元

  黄河北展区解禁前,片区内居住着不少群众。他们的居住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借助建设黄河生态城的机会,齐河县投资35亿元规划建设了古城苑、望岱、滨河、龙泉4个社区,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推进沿黄42个村庄、20591名群众整体搬迁,帮助群众圆好“安居梦”“致富梦”。

  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18.5亿元,古城苑、望岱社区已建成回迁,惠及23个村庄、8300余人;滨河、龙泉社区正加快建设,2020年年底前全部完工入住。

  土地流转后,农民收入增加了,家门口有了更多就业机会。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生态城项目务工的达到3000余人,人均年增收3万元,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步伐,44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沿黄7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在刚刚召开的齐河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上,提出了“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50强”的目标,为此,齐河将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力开展“双招双引”。此外,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齐河将全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好齐河博物馆群、中国现代黑陶艺术馆,充分挖掘黄河文化、黑陶文化、晏婴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深厚黄河文化特色的旅游名城,争取用3年的时间,旅游业年综合收入实现50亿元,再用3年时间,旅游业年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游客年接待人次达到1000万以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