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是中国农历传统节气冬至,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山东省委网信办共同推出了“这就是山东·最美是山‘冬’”全省联动融媒直播,在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的现场,我们感受了潍坊风筝和花灯的文化与魅力。
风筝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文化记忆,并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风筝协会副主席、山东省十大民间艺术大师王永训自行创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我们感受到了风筝手艺人的技艺、经验和精神。
从业20多年的杨师傅是土生土长的杨家埠人,从小便看着家里人制作风筝,所以念完书就开始自己做风筝,谈话间,杨师傅也没停下手里的活,一个“金蝉”风筝的基础骨架看似简单,却也是纯手工一点点打磨制作的。
在传承基地我们随处可见龙头形态的风筝元素,龙头蜈蚣风筝实际上是集龙头和蜈蚣为一身的结合体,有精致的外形和复杂的结构,能够展示风筝扎制技艺的博大精深。王永训制作的龙头蜈蚣风筝在今年的风筝会比赛中获得了金奖,这个风筝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中国龙”,长70米,由56节组成。王永训告诉记者,“这些数字都是有寓意的,代表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56个民族大团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角落的一座巨型龙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王永训介绍,这是当年第3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一个参赛作品,仅仅龙头就有5米多长,用了上千根竹篾扎制而成,这个风筝全长3300多米,当时一共用了120个人才将它放飞起来,拉力能达到2吨重。
除了风筝,这里还有许多民间传统艺术,记者体验了传统木版年画,看似简单的“灶王图”也需要5块不同的木板,上7次颜色才能完成。在王永训的花灯工厂,我们看到一辆13米长的货车,正在装载上百米长的花灯艺术长廊,这些炫彩斑斓的花灯,已经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传统花灯,更多的则是结合了现代元素,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我们这里所有的产品都是工匠纯手工制作,就连花灯也是咱们工人自己绘制的,现在是工匠有,大师无。市场越来越好,但是从事这门行业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谈及风筝等非遗文化的传承,王永训说,“风筝这些非遗文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我也是尽自己所能,把老祖宗留下的这些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