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可还记得当年的大辫子电车?从电车供电所发展看青岛60年变迁

无轨电车也被称作“大辫子”车,这种带着两条辫子的公交车承载着青岛许多老一辈的记忆,电车运行60年一甲子见证着青岛城市风貌的变化。

  老职工回忆筹备架线 艰辛

  电车2路、5路线是青岛公交集团最早建成的电车线路,1959年11月,青岛公交集团的前身青岛市交通公司经过研究成立了电车筹备处,当时北京和天津已经相继开通了无轨电车,于是选派了一部分人员去北京学习整流和维修技术,一部分人去天津学习架线技术。今年76岁的公交退休老职工唐寿亭当年便有幸前往两地参与了学习,并成为了电车筹备处的第一批的线网架线工。 “六十年代的时候条件相当艰苦,不但资源紧缺连搭线的人手都不够,就连车都是上海借来的。但是为了当时青岛第一条电车线通车,大家都鼓足了劲,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架设修建完成。”

  设备紧工具紧缺 踩“人梯”抢修

  为了保障电车的运行安全,电车线网工们会在电车结束一天的运行后驾驶抢修高车对线网进行检修,可是在以前技术相对不发达六七十年代,检修线网就变得格外困难。已经退休职工王谦和说道:“当时的工作条件真的非常困难,不但懂专业技术的人少,连设备和修理工具都非常紧缺。特别是在没有专业抢修车以前,我们在抢修线网故障的时候都是把梯子架在厢式货车上修理的,那时我们都笑称这是个‘人梯’。”说起以前抢修电车线网的艰辛,王谦和不禁感叹道。随着社会进步科技的发展,他们逐渐的淘汰了架设梯子的厢式货车和客车改装的简易高车,用上了带自动升降功能的专用抢修车。“2009年刚换上高车的时候我们那个高兴啊,多先进多智能,因为摆脱了传统架设梯子抢修的不便,增强了安全性,提高了抢修速度,所以在不抢修的时候我们都争相琢磨研究这个‘宝贝’。”王谦和笑着说。

  原来抢修一小时 现在后台一分钟搞定

  随着电车的不断更新,电车运行的充电安全成为了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青岛公交集团更换了智能型箱式直流牵引变电设备。简单来说,以前电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线网短路或故障,需要供电所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维修,不但耽误时间还存在安全隐患。更换新的设备之后站内的服务器能够远程监控并进行实时数据交互,后台的管理人员通过大屏幕就可以直接监测到事故发生点,一些小的故障在后台就可以直接恢复。关键节点的温度和地下电缆的绝缘泄露情况也可以实时监测,从而有效防止了危险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市民的出行安全与速度。“我们现在都说以前一小时现在一分钟,不但节省了人力更节约了时间。”抢修工作人员说。

  从踩着梯子维修线网到自从升降的高车,从线网事故现场抢修到后台一键恢复,电车供电所作为电车背后的英雄也默默守护了它60年,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发展,供电所也在不断成长,他们将在黑夜中继续默默守护着这城市的运行,保障市民出行的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通讯员 宋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