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能养老”

  80多岁的赵奶奶家住济南历下区,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本来可以在自己家里与儿孙安享晚年,但自从社区里建起了日间照料中心,赵奶奶就在家待不住了,叫上老邻居一起加入进来,“看到照料中心的老人,生活上有人照顾,这里的伙食也不错,大家在一起互相有个伴儿,不会感到孤独,我就来了,每天和老朋友打打牌,聊聊天,天天就像过年一样热闹。”老人乐呵呵地道出心声。

  像赵奶奶这样,喜欢“在家门口养老,白天来,晚上走”的老年人,在历下区越来越普遍。近年来,历下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9073”养老服务构架,紧紧围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城乡全覆盖”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老龄化”,推动全区养老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历下区将完成区级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建设,建成5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新建8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7处,形成了“一街道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高标准建设、精品化服务的综合养老工作格局,不断提升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老人白天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接受各项养老服务,晚上则回家享受家庭生活。在山东,日间照料中心这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正逐步走进越来越多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家门口就能养老”,是不少老年人的梦想,如今,这梦想已经变成现实。

  在济南青后小区,有一座黄墙红顶的三层楼房,这个干净、幽静的院落就是历下二院老年公寓。公寓依托医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17年,历下二院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签约成立了医联体,千佛山医院的专家每周都会来到历下二院养老公寓给老人查房,为入住老人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诊断与医疗服务。

  公寓的入住老人梅蓉奶奶,患有Ⅱ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到了六百多,需转院治疗。公寓领导和千医内分泌科的主任刘蕴玲联系后,刘主任马上给老人联系了病床,当天老人就在千医接受了住院治疗。“医生跟我说,这个病救治时间很关键,是医养结合模式救了我们。”老人的家人感慨万千。

  近年来,日益红火的“医养结合”,在山东被给予厚望。2017年,山东启动创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省,并将医养健康产业纳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中的五大新兴产业进行部署。当前,在山东,医养结合事业、产业“一体两翼”快速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山东医养健康产业已建立起总规模3600亿元的重点项目库。5月24日,首创“互联网+医联体+居家医养(IMH)智能服务联合体运营模式”在济南正式启动,多个层次、多个视角将政府、公立医疗机构、医养健康企业的资源融合在一起,构建功能更加完善的医联体,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打造智慧医疗体系,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山东医养健康产业全面起势。

  经过两年的示范省创建,“医养结合”模式在山东落地开花:以青岛市、济宁曲阜市为代表的“居家医养、医护巡诊”模式;以青岛西海岸新区、烟台福山区为代表的“社区医养、智慧服务”模式;以淄博博山区、日照五莲县为代表的“机构医养,两院一体”模式;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为代表的“医养康护、产教研学”模式等等。各具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和老年人多了一份养老的踏实感和获得感。

  据媒体公开报道,目前,山东有51.81万名老年人入住各类医养机构;建设智慧医养社区314个,57.73万名老年人享受到智慧化社区居家医养服务;1517家医疗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养老服务,其中内设养老机构的有336家,开放护理型养老床位6.81万张。

  16个市全部建立长护险,让老人拥有安心晚年 金窝银窝家,不如自己的穷窝”,无论情感还是现实,居家养老一直是“中国式养老”的主流模式。然而,对于很多有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而言,子女还在上班,老人患病却需要全天候陪护,工作、家庭难以协调,生活几近崩溃。除了全天候的照料,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压得家人喘不过气。家庭负担重、子女压力大、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等,已然成为这些家庭的常态。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过4000万人,其中重度失能老人占相当比例。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问题向来是养老重点也是难点。“失智失能老人需要特殊护理,面对这样的老人,普通看护人员常常精疲力尽。对于失智老人,他们缺乏生活规律和行为控制力,需要24小时护理,否则就会有危险;对于失能老人,每天要伺候吃喝拉撒,一般人吃不消。”一位养老机构从业者说,不少养老机构住的多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脑梗、脑溢血、骨折、晚期癌症使这些老人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入住养老机构,既减轻了子女的照护负担,也能得到更专业的照护。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推行,为山东医养结合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用。2014年,山东省开始有组织地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16年,我国在上海、成都、青岛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探索为长期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作为一项旨在为长期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日常护理服务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这项政策被视为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项社会保险之外的“第六险”。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试点两年后,这项制度使18.45万人受益,覆盖5700万人。

  在总结试点成效的基础上,2017年山东开始在全省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截至目前,山东16个市全部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覆盖所有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1303家,为2.95万名失能人员累计支付护理费用4.7亿元。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减负,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庭长期持续支出的照护服务费用给予制度性保障,帮助这些老人尽可能有尊严和有质量地生活。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如何养老,已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力争让每一位老人都安度晚年,山东正在努力。

(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