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树政(左一)在帮村里的老人推磨。

  博山区南沙井村的“第一书记”边树政有个亲切的外号,叫做“馒头哥”。

  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呢?如果去问当地的村民,他们可能会回答:“因为边书记帮俺们村卖鸡、卖馒头,他是俺们村的致富引路人。”

  如果去问和他打过交道的旅行社,他们可能会解释:“这个‘第一书记’太拼命了,比我们导游还敬业。”

  在很多人看来,“馒头哥”的称呼更像是一种调侃,但对于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派驻的“第一书记”边树政来说,“馒头哥”是“第一书记”责任与担当的象征——面对村里的扶贫工作,他用火热的真心扑上去;面对村里未来的发展,他用踏实的作风干下去;面对村民热切期盼的新愿景,他不遗余力地推进下去。身入、心入、情入是边树政赴任“第一书记”的真实写照。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

  2017年7月3日,告别刚出生一个月的孩子,“第一书记”边树政来到了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他有些不太相信:这个山美、水美的村落竟然是远近闻名的省定贫困村。南沙井村位于博山区石马镇五阳湖景区下游1.5公里处、西与济南市(原莱芜市)接壤,常住人口不到800人,耕地2000亩、山坡地8000亩,均系山岭梯田,村民以外出打工为主。“108户贫困户,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来的时候连办公用品都没有。”7月10日,“第一书记”边树政向记者回忆起刚来南沙井村时的场景。

  没有项目,村民如何致富?在刚赴任一个月的时间里,边树政独自一人走遍了南沙井村的每一户家庭:通过调研,了解清楚村里的问题,摸清村里可能存在的发展机会,记录村民合理的建议。他对扶贫有着自己的理解:“不能光靠上级扶贫项目、扶贫资金输血,还要靠村里的优势、产业特色造血。”通过不断调研走访,一条思路在边树政的脑海里渐渐清晰了起来——南沙井村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要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立足山水做文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驻村第一仗。

  “俺们村没钱宣传,又没有门路,景色是好,可咋让大家知道?”南沙井村的村民们议论纷纷。而边树政自己心里也没底:“当时啥也没考虑,就想能不能先组织几批客人来,在村里看看景,到农家乐吃吃饭,增加点收入。”

  在简单策划后,他将信息发到了朋友圈,8月25日,南沙井村迎来了第一批游客:华夏保险张店分支机构组织了近80人到村里游玩,并收到了满意的评价。

  村民眼中的“销售员”

  第一批游客的光临让南沙井村尝到了甜头、找到了突破口,也更加坚定了边树政的发展思路。随后,他开始广泛联系旅游资源,边树政回张店的时间全部用来跑旅行社,他一家一家地去门店拜访,积极推介南沙井乡村旅游。

  他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济南、潍坊、滨州、莱芜等市的游客纷纷慕名前来。

  就这样,南沙井村一下子红火了起来,边树政在《工作日志》上计划着,要“依托历史文化、立足山水做文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他前前后后将南沙井村能玩的、可能会成为项目的一一设计路线,从登金牛山赏红叶到吃游采摘于一体,从在拦河做坝的水中划竹筏、体验江南水乡的乐趣到去动物体验园看四川茶马、孔雀、鸵鸟、鸽子等10余种动物……“我们还接待过来自江苏的游客,他们听说了南沙井村后专程前来参观。”站在长1200余米、展示着200余幅动漫、孝老爱亲等主题的的彩绘一条街,边树政向记者一一回忆。

  来村里的游客多了,村里的人不够用,边树政亲自带团山上、山下地跑:中午饿了,随便吃上一个馒头,不少导游都评价他:“边书记比我们导游还敬业。”就这样,时间长了“馒头哥”的称号就不胫而走……截至目前,先后有近4万人到南沙井村游览、采摘、购物、就餐,为村集体和村民增加营业性收入40多万元,村集体农家乐由周末的惨淡经营变为经常容纳不下客人,村民的农产品也由销售难变为供不应求。

  翻看边树政的朋友圈,就会发现他是一个称职的“代言人”——每次往返博山、张店,边树政都会用自己的车满满地拉上一车,帮助石马镇的村民销售农产品。尤其在冬季旅游淡季的时候,他就充分利用村集体农家乐、馒头房、豆腐坊,加大生产酥锅、铁锅大馒头和原味老豆腐的生产力度。“最开始帮村里乡亲销售南沙井村散养鸡,后来名头响了,石马镇、源泉镇的农产品助销也会找过来。”边树政说。“去年的腊月二十九,我拉着几十只山鸡回张店,送完已经是晚上了……”他向记者回忆起有趣的经历。

  “边书记不仅是俺们村的领路人,更是俺们镇上的销售员。”村“两委”成员丁翠霞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在赴任“第一书记”期间,边树政帮助村集体、本村及附近村民销售酥锅、跑山鸡、山鸡蛋、鹅蛋、地瓜、风干鸡、笨猪等,累计销售价值30多万元,甚至曾在临近过年一个多月时间就实现销售收入近10万元。

  村里贫困户提前脱贫

  旅游为南沙井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有了这个金子招牌的软实力,边树政也在积极协调项目、协调资金打造“硬实力”。为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边树政在派驻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他从银行到文化旅游局,从交通局到住建局,从体育局到镇政府……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汇报沟通,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争取项目……在他刚赴任“第一书记”时,南沙井的村省级扶贫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因资金缺乏而停工的局面,边树政积极协助村“两委”争取到博山农村信用社265万元贷款和110万元无息借款,并协调落实上级补助资金260万元顺利到位,确保了两个项目的如期完工。

  不仅如此,在2018年5月,边树政争取博山区交通部门支持,投资120万元帮助村里修建了长达2045米的石城西路,彻底解决了村民农产品运输难及游客登石城难的问题。今年4月,他又积极争取镇政府支持,投资100多万元修建跨淄河大桥。“大桥修好后,村民的出行更方便了!”站在大桥施工现场,他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他已协调争取项目资金500多万元,银行贷款、无息借款、爱心捐赠等社会资金400多万元,确保了省级扶贫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等项目的如期完工,推动了南沙井村的跨越式发展。

  输血、造血的项目实现同步推进的同时,边树政还对南沙井的硬件设施进行了一系列提升改造:争取市体育局支持,为村里铺设600平米文化健身广场和6万多元的体育健身器材;争取区人大老年体协的支持,为村里铺设价值2万多元的体育健身器材;争取区住建局支持,为村里尚未铺设路灯路段安装了价值3.7万元的太阳能路灯,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问题;争取区文化局支持,为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了5万余元的锣鼓、音响等文化设备;争取区农业局资金支持,对村65岁以下贫困户进行了培训……面对南沙井村的变化,村民们都激动不已,拍手称赞。

  在助力贫困户脱贫方面,边树政充分利用派出单位的资源优势帮助村里争取优惠政策、上项目、破难题,积极推动村子的精准扶贫:他争取派出单位的支持,给村里6名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价值5000多元的轮椅;给村委会送去价值近2万元的会议桌椅、电脑、打印机等,改善村委办公条件;给村幸福院送去价值近1万元的2台空调,帮助幸福院里的孤寡残疾人过冬取暖;单位16名中层以上党员干部与村里16户贫困家庭结成结对帮扶对象,先后给他们送去价值2万多元的米、面、酱油醋、迎春对联等慰问物资。

  就这样,在边树政和村委的带领下,南沙井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山村变成了全市炙手可热的旅游明星村,村民们幸福感和自豪感陡增,村集体年收入由几乎为零变为10余万元,成功摘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村里108户贫困户全部提前脱贫,实现了从“贫穷”到“美丽”的华丽转身。

  “两年的时间有太多难忘的经历,太多的不舍,但坚信的是,南沙井村的明天会更美!”边树政说。

  (鲁中晨报记者 刘文思 通讯员 刘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