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通知,推广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山东多地先进经验入选。

  邹城设立城市社区、企业集体户解决无房外来人口无处落户难题;山东开通省内跨地域户口迁移网上一站式办理业务,方便外来人口落户城市;济南中欧装备制造小镇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打造城市产业升级新支点;威海、诸城、济南章丘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先进经验位列其中。

  山东省住建厅城镇化发展指导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上述经验做法分别聚焦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新型城镇化试点重点任务目标,成效显著,对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示范作用。

  何为新型城镇化?其基本特征应该包括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城镇化意义如此重大,但有力有序推进城镇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需要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择优推广。为此,2014年起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设定了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山东先后有14个地区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数量全国最多。

  2018年国家发改委总结推广了第一批试点经验,当时,青岛的差异化落户、“人钱挂钩”、债务管理、融资平台建设、城镇化基金、行政区划调整,德州的“房票”制度、集体产权改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9条山东经验在全国推广。

  经过试点引路、强力推进,截至2018年底,山东常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1.18%和50.94%,新型城镇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对于此次推广的山东新型城镇化经验,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进行了梳理,一起来看看吧。

  邹城:设立城市社区、企业集体户解决无房外来人口无处落户难题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关键环节。邹城全面放开了落户城镇门槛,把落户门槛降至济宁市最低,围绕“户口迁移零门槛,吸引人才零障碍”的目标,全面推行有证即可落户、购房即可落户、租房即可落户、就业即可落户、就学即可落户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镇街、单位、社区集体户,对于在本辖区实际居住,但无法在居住地落户的人员可以在集体户上落户。

  来自邹城市政府办公室的消息显示,自2015年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以来,该市住建局牵头公安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市直相关部门,重点围绕解决“人、地、钱”等关键要素,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并先后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交流会、全省住建工作会议、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和推广。经过试点引领、全力推进,截至2018年底全市常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2.15%和52.44%,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济南中欧装备制造小镇:构建高效率低成本多功能创业园

  今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在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举办了2019年全国特色小镇现场经验交流会,济南市高新区临空经济区的中欧装备制造小镇列入全国首批15家典型经验特色小镇,为省内首家。当时,大众日报以《中欧装备制造小镇:打造国际合作示范区》为题进行了报道。此次,中欧装备制造小镇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第二批试点经验,被看重的是其在打造城市产业升级新支点中所起到的示范带头作用,有利于加快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在那篇报道里,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段话:“以前的产业园,装进篮子就是菜,重污染企业也不嫌弃,产业和居住区都是分离的。临空经济区引进的都是绿色环保、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这让产、城、人的融合成为可能。”

  据介绍,中欧装备制造小镇项目总投资499.7亿元,分三期建设。根据区域产业类型,结合片区自然人文资源分布,将构筑“一心两翼·一轴一带”的空间布局架构,分为文化产业服务区、现代工业文化街区、人才宜居区和高端制造产业示范区四大分区。

  未来的中欧装备制造小镇将集产业、城市、科技、文化、旅游于一身,以“一心两翼、创新融合”为主题,按照“三生合一、产城融合、生态赋能”的原则,突出科技、智慧、人文等特色,打造融汇欧洲(德国)品质与齐鲁特色的国际合作示范区、新旧动能转换智能制造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外资集聚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先导区、世界一流的临空型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区。

  威海、诸城、济南章丘区: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

  为扎实做好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经验总结推广工作,去年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特意选在济南市章丘区召开了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现场经验交流会,第二批73个试点中的47个试点地区有关同志参会。

  会上,章丘区做了经验交流。近年来,章丘区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工作中,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城乡发展新坐标。深刻把握省会城市特色优势,科学布局发展框架,突出主城区龙头带动,构建“工”字型小城镇发展格局,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产业高地、宜居新区、文旅名城。实施四大提升工程,建设高品质城市新区。加快交通提升,积极协调推进境内高铁、高速、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建设;加快生态提升,以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做好显山、露水、增绿文章;实施城镇提升,突出泉水特色和清照文化、龙山文化的融合,与乌镇陈向宏团队合作,投资200亿元打造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突出城市空间拓展,深入实施棚改旧改;加快产业提升,围绕产城融合、产业集聚,以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阵地,规划济南市经十东路科创走廊,布局济南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济东智造新城等20个特色园区,引进哈工大机器人、齐鲁航空城等大项目138个;引进清华、复旦、意大利国立科学院等科技转化平台17家。

  威海的全域城市化、诸城的城乡融合互动发展等同样成效显著。威海市着力推进规划全域覆盖、交通全域通畅、产业全域布局、公共服务全域均衡,努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格局,2018年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7.81%和59.69%。诸城市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两大优势,深入推进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共建共享,2018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0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55.21%,实现了城镇化率逐年有序增长。

来源: 大众日报 新锐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