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 单青

  齐鲁商界的“交接班”,不时挑动着人们的神经。  

  日前,《淄博日报》经济版刊登了淄博市民营企业接班人调查报告。报告对当地“双50强”企业和部分重点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调研,直指民企“创二代”接班的困境。  

  就淄博而言,民营企业接班,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报告显示,目前淄博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3000余家,基本上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立,绝大多数企业领导人仍是第一代创始人。从调研的120家民营企业家年龄看,50岁以上占比68%,其中,60岁以上企业家占比26%。预计5到10年内,淄博市将有20%至40%企业家退出历史舞台。抽样调查还显示,倾向于从子女中或近亲属中培养接班人占比达到75%,但子女中具有接班意愿的比例仅占20%。  

  “接班”压力可想而知。120家淄博民企中未确定接班人、接班时间的占比为67%,其中,有15家企业表示接班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瓶颈。  

  “许多人不愿意从事父辈的职业,更多趋向于自由的生活,只是不得不被动接手企业。”山东省政协委员、功力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玲曾在受访中表示,还有一些缺少管理实战经验,对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致使许多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在“创二代”接手后陷入经营困境。  

  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守业与开创,是所有企业都绕不出的“命运圈”。  

  在全国范围内,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接班”的紧迫性:据相关统计,我国50岁以上民营企业家占比为67%,这意味着近七成的中国家族企业需寻找接班人。未来5-10年,中国将有300万民企迎来接班换代高峰。未来10年,两万亿民间财富掌控者将会易主。

时不我待!在山东,一场民营企业的代际交接正在悄然上演。时不我待!在山东,一场民营企业的代际交接正在悄然上演。

  去年下半年,山东第一大民企、世界五百强魏桥集团完成了交班。2018年9月26日,魏桥创业集团完成了一次工商注册变更,“张士平”的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董事以及法定代表人的职务变更为“张波”担任。作为张士平唯一的儿子,张波一早就被“内定”为魏桥集团的接班人,而张士平的两个女儿张红霞、张艳红也早已挑起集团管理的大梁。今年5月23日,张士平因病去世,把3000亿规模的庞大制造帝国,留给了一子两女和一众亲族。  

  同样是位于滨州邹平的西王集团,创始人王勇和其子王棣早已搭档多年。1983年出生的王棣,28岁的时候就接任了A股西王食品的董事长,开始在企业决策、管理方面崭露头角。  

  在济南,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在2016年底宣布退居二线,儿子唐地源接任总裁一职。  在工业重镇淄博,鲁泰纺织刘石祯在75岁时辞去董事长职务,将接力棒交于其子刘子斌。  

  位于烟台招远的玲珑轮胎,创始人王希成已71岁,目前玲珑轮胎董事长交由1972年出生的长子王锋担任,1975年出生的次子王琳则被任命为玲珑集团总裁。  

  位于潍坊诸城的得利斯,是中国肉类龙头企业之一,2015年企业创始人郑和平辞去董事长,女儿郑思敏接棒。  

  青岛红领集团创始人张代理的女儿张蕴蓝,也早已走上前台并出任公司董事长,完成了企业交接。  

  ——近年来,原本在父辈庇护下的“创二代”,渐渐被推到台前,接过企业的重担,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创新力量。

这股民企“创二代”接班潮,对山东而言意味着什么?这股民企“创二代”接班潮,对山东而言意味着什么?

  先要从山东的民营经济状况谈起。  

  山东是全国经济大省,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占据山东省经济“半壁江山”。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民营市场主体已达900多万户,占市场主体90%以上。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投资、70%以上的税收,是山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推动创新创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明确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他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曾表示,“民营经济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山东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家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山东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山东民营企业中,有不少是家族企业。但事实表明,民企传承不再只是“家事”,而是关系到民营经济发展的大事,意味着一个全新商业时代的开启。目前,不少民企正处于动能转换、技术改造的关键时期,“接班人”是企业破局的关键。  

  接棒父辈,山东民企“创二代”准备好了吗?  

  如今,“创二代”大都学历较高、有海外留学经历,极具创新思维、敢拼敢闯,一部分人已经在企业重要位置崭露头角,甚至带领企业成功转型,如前文提到的青岛“创二代”张蕴蓝,已将企业从一家传统的成衣工厂转型为数据驱动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工厂,服装定制业务扩展到欧美多个国家。但还有一部分人缺乏经验历练、导师指引,从校园直接进入企业担任高管,运营管理企业的能力不济,急需以老带新、以老帮新。在这种形势下,“创二代”能否顶住压力、守住“基业”, 以崭新视角来适应新的行业形势,影响着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质量和活力。

培养包括“创二代”在内的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山东一直在努力。

  培养包括“创二代”在内的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山东一直在努力。

  早在2016年,山东就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政策瞄准“青年企业家”。文件明确提出突出抓好青年企业家培养,每年选拔100名优秀中青年企业家,举办中青年企业家培训班;每年选拔100名以上优秀青年企业家到世界500强企业总部考察、学习和实践锻炼。通过培训和锻炼,增强青年企业家尤其是“创二代”的实践经验和业务本领。  

  今年山东省两会期间,省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了“导师制度”。报告提出,在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企业家上下功夫:统筹推进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全年培训企业家2000人,建立青年企业家导师制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山东还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创二代”在内的民企接班人制定计划,助力民企走出“成长的烦恼”。《意见》提出,山东省将加大对民营企业家培训力度,实施好民企接班人三年行动计划和企业家发展领航计划,整合各类民营企业家培训资源,统筹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分类设计培训内容,由培训对象自行选择合适类别,各级财政承担学习培训费用。同时,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家族式”“作坊式”的狭小天地,《意见》还提出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战场。作为继承者的“创二代”,是“含着金钥匙”的一代,也是肩负企业重任的一代。创业艰难百战多,他们能否扛起“父辈的旗帜”,开启另一个时代的辉煌,值得大众期待。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