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济南6月22日讯 省农业农村厅消息,截至目前,全省小麦机收基本结束,玉米机播接近尾声。

  三夏期间,全省组织180万台(套)农业机械上阵,抢晴天、战阴雨,实现了小麦适时收获、颗粒归仓和夏玉米适时播种。完成小麦机收6053万亩、机收率99.58%;在已完成的玉米播种中,机播率97.6%,小麦机收、玉米机播水平均创历史新高。

  农机装备智能化,效益高。

  智能化装备成为今年山东“三夏”最大亮点。今年夏粮收获,全省各地着力推动“三夏”机械化生产转型升级,大力推广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先进绿色农机化技术。带有计亩测产功能的无人驾驶小麦联合收割机崭露头角,喂入量8公斤/秒的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颇受欢迎,高速播种机、植保无人机、高地隙植保机等先进农机装备逐步普及。

  部分农机合作社在小麦收割机上装配了智能终端设备,在麦收作业的同时,收集每个地块的亩数、产量、粮食含水量等数据,既省去了人工测量环节,还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制定出下一步的施肥方案。经测算,化肥的使用量能降低50%左右,产量能提高到5%以上,一亩地可减少费用100多元。这些被安装了“智能大脑”的机器,还可以实现无人驾驶、GPS定位、实时作业监控,做到播行整齐划一,不重播、不漏播,达到精准农业作业标准。这种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先进作业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农机作业效率和土地利用率,还能够减轻农机手劳动强度,提高安全保障。全省三夏期间连续6天高峰期,收获小麦3700万亩,日均收获小麦过600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生产作业绿色化,生态优。

  深松蓄水保墒的作用在天气干旱情况下更为突出,深松整地核心试验示范区深松深度35厘米小麦增产幅度超过10%。保护性耕作持续实施,将秸秆还田、土壤深松与免耕播种等技术组合运用,整村整镇、成方连片推进效果好,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亩产426公斤,比传统耕作小麦增加产量11公斤。加大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收集打捆综合利用的力度,有效防止秸秆焚烧,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全省“小麦机收-秸秆处理-玉米机播”“一条龙”作业实施面积2000多万亩,实现了小麦机收与玉米机播压茬同步进行。

  服务组织专业化,模式新。

  在全省4000余家农机合作社中,积极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广泛推行“点餐式”的单环节托管服务,“套餐式”的多环节托管服务,“保姆式”的“耕、种、管、收、加、贮、销”一条龙全程托管服务,全省农业生产托管多环节托管面积1813万亩,全托管面积308万亩。“田管家”“地保姆”让农民“三夏”省时省事省心。淄博市213家农机合作社,充分发挥了组织化程度高、装备能力强、信息灵、移动快、服务好的优势,大力实施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大幅度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加快了作业进度。在小麦机收、玉米机播、跨区作业中,农机合作社勇当主力,80%的小麦机收任务由合作社完成。

  保障服务精准化,措施实。

  开通农机跨区机收“绿色通道”。办理了免除车辆通行费的技术服务车证248个,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3万份。设立了601个农机跨区作业接机服务站,引导本省和外来机械迅速转场、有序流动。利用“农机直通车信息服务平台”、部门政府网站及手机APP,及时提供农机作业进度、应急调度和气象服务等信息。在近万台大马力拖拉机上加装了智能监测仪,实现了深松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的智能管理。青岛市借鉴“滴滴打车”模式,引导机手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农机手和种植户的点对点服务,促进小麦机收供需双方有效对接,不少农机手找活更加方便,机务管理更加高效,精准化、智能化生产方式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效率与效益。

  闪电新闻记者 刘金旺 济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