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山东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引发热议。116位院士齐聚一堂,共同为山东创新驱动发展建言献策、集智聚力,可谓群贤毕至,名家云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诚非虚言!

院士,历来被人称为科技创新的“稀缺资源”、科研人才的“金字塔尖”!

  院士,历来被人称为科技创新的“稀缺资源”、科研人才的“金字塔尖”!

  当院士这一“稀缺+高端”的智力资源向一个地方集聚,集中凸显了什么呢?是一个地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鲜明特质!

  最终汇聚的是什么呢?是一个地方创新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

  可以说,没有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没有这次盛会,山东的创新驱动发展就会缺少一个重要前置条件。开放是重要的,创新也是重要的,这都好理解!但开放对创新为何如此重要?

  (一)

  不久前,华为被“断供”。在对华为“备胎”寄予厚望的同时,突破那些“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成为国人的切肤之痛,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由此成为最强音。

  但很显然,对于自主创新的认知仍然模糊,比如相信既然是自主创新,就是一切都要靠自己,甚至将外面的世界视同于竞争敌手。

  5月29日,中央深改组召开第八次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吸引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提升使用全球创新资源能力,打造开放合作区域高地,参与和引导全球创新治理……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从这次中央深改委释放的信息看,在有关这一话题的段落里,“全球”和“开放”,各出现了四次。

  这是非常强烈地表达:自主创新不等于关起门来自己干,即使中国企业还可能遭遇新的围堵,就创新这件事情来说,我们都仍然会加大开放力度,更积极主动地拥抱世界。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的观念。他认为“自主创新作为一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但始终坚持,“站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正确的,科技创新是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的”。

  有论者言,“华为在产品和技术上的成功,背后是研发的成功。这种成功绝不仅仅体现于每年数百亿元的投入。华为在研发领域的创新实践,更多体现于以开放的心态和全球视野,像海绵一样吸取别人的优秀成果。”

  (二)

“创新”与“开放”始终如影随形。

  “创新”与“开放”始终如影随形。

  必须承认,当今世界,一个发明家在自家阁楼里鼓捣出来的东西,已经很难震撼世界了。

  信息时代,市场格局瞬息万变,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很多创新、创造与发明,大都是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交流碰撞的结果。

  画地为牢,自设产业边界,就容易陷入思想保守、视野狭窄的窠臼,就会与不断涌现的技术、机遇失之交臂;目光短浅,为一时盈利,固守行业利益固化的藩篱,长此以往,丧失的可能是整个市场。

  当我们跳出自身看自身,站在高处看自身的时候,发现了很多不足和短板。

  拿科技创新来讲:

  科技人才队伍大而不强,山东科研人员数量在国内居前4位,科研条件居前3位,但科研产出居10名以外,人才的国际化程度也偏低;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2017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比重为23.4%,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1.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未完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渠道还不够畅通,人才个性化服务不够……

  于是,今天,我们以开放的姿态,邀请海内外116位院士恳谈,针对山东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建议、想办法、找出路,一定程度上也是想,通过连接这些高端外脑,借助这些巨人的肩膀,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

  (三)

当前山东正处在爬坡过坎关键期、动能转换的胶着期,

  当前山东正处在爬坡过坎关键期、动能转换的胶着期,

  驱动发展的新旧动能正在艰难切换磨合,前方的路标毫无例外地指向了创新。

  这时候,“开放”和“全球”对创新价值几何,对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从改革开放中一路走过来的山东清楚最真切的答案。

  于是,山东在招才引智上有了一系列大手笔、大动作: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实施办法,人才新政20条,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省级人才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每年至少拿出100亿元财政资金,吸引院士等高端人才队伍……

  这次院士恳谈会,瞄准院士及团队这个科研人才的“金字塔尖”,更是拿出了爱才的诚意、聚才的良方、留才的实招。

  比如:

  全力搭建创新平台,为院士及团队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鼓励院士发挥作用,举荐、培养、集聚一批优秀人才;

  全力创新支持政策,尊重科研规律,赋予院士在科研成果转化、经费使用、收益分配等方面更多自主权;

  全力优化创新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速实施“一次办好”,全面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为院士及团队创新创造提供法治保障;

  全力提升服务保障,把服务院士及团队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领导干部与院士及团队联系服务“直通车”,解除院士后顾之忧,让院士心无旁骛致力于创新创造、事业发展。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广大院士把目光聚焦在山东,把力量投放在山东,把成果转化在山东,把科技创新的魅力化为山东发展的生动实践,齐鲁大地必将焕发出科技发展的勃勃生机,迸发出创新创造的巨大活力。

  (新锐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