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济南5月16日讯 省农业农村厅消息,日前,山东发布2019年度棉花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指导意见,在全省有代表性的棉花主产县(市、区),整建制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以支撑引领棉花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绿色投入品、节本增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绿色标准规范为主攻方向,全面构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环、智能、集成的棉花绿色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示范带动棉花生产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注重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态功能协调并重转变,从注重单要素生产率提高为主向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主转变,提升棉花生产综合效益和棉花产业竞争力,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按照“试验一批、示范一批,推广一批”三类情况,开展攻关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建设,集成推广“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推行“全过程”社会化服务、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资金,主要用于物化投入、购买社会化服务、技术试验示范和指导服务。

  攻关区

  围绕制约棉花绿色高效生产的瓶颈问题,试验总结“最适”种植规模、“最少”药肥农膜用量(或可降解地膜)、“最省”人工投入、“最大”综合效益的绿色生产模式,形成各具地方特色、可复制推广的棉花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体系。着力解决棉经饲作物间茬口不顺、环节间衔接不畅、技术间协同不强的问题。攻关区面积100亩以上,要求土地平整,肥力均匀、灌排方便;须有专人负责,科学管理,确保攻关成效。

  试验展示绿色投入品。筛选适宜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的高效优质多抗专用棉花新品种(包括优质早熟棉、短季棉品种);示范缓/控释肥料、生物肥料、新型生物农药、害虫理化诱控产品、新型可降解地膜等环保高效肥料、农业药物与生物制剂;展示精量播种、精准施药(肥)、节水灌溉、棉秆粉碎还田利用、残膜回收等节能低耗智能化农业装备。

  试验示范绿色棉花耕作制度。建立2~4套用养结合的新型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鲁北棉区重点试验示范麦棉连作(套作)、棉饲连作、棉豆套作等模式;鲁西北棉区重点试验示范棉花花生间作模式、麦(蒜)后短季(早熟)棉直播连作;鲁西南棉区重点试验示范蒜(麦)后直播早熟棉(短季棉)模式。每个棉作模式须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

  示范智慧棉业技术。建设“四情监测站”,示范应用“互联网+”智慧农业技术,开展大田棉花长势、近地气象、土壤墒情、病虫情等信息监测。各创建县采集获取的数据,将统一汇总至“山东省智慧农业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切实提高全省棉花生产信息化水平。

  组装集成绿色生产技术。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围绕棉田地力提升与保育、轻简化栽培、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适度规模种植环境下的中小型机械化作业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等方面,因地制宜组装集成1~2套适宜区域性、大规模推广的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产生态融合的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

  示范区

  沟桥路渠涵林电等基础设施齐全配套,棉花集中连片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示范区可分片实施,便于群众参观学习,提高示范带动能力。

  建设符合绿色高效高质内涵的棉花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场)。面积100亩左右,开展新优品种引进筛选、区域试验、展示示范和配套技术示范推广。示范中心(场)要建设在交通便利、肥力均匀、排灌方便的地块。每个品种设小标识牌,简明扼要标识示范品种名称、特征特性、适宜推广范围、重点配套栽培技术等,调查、记载展示品种特性,并调查统计产量。筛选适宜区域种植的优质、多抗、高产、专用棉花主导新品种。定期组织现场观摩培训,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确选种、科学用种。

  集成推广“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围绕耕种管收各环节,示范推广一批成熟的绿色节本高效技术。创建区示范推广1~2个优质棉新品种及配套精量播种技术;示范推广高效复合肥料、高效低成本缓控释肥料、新型微生物肥料、新型植物源、微生物源农药、天敌昆虫产品、物理控害、生物降解膜、残膜回收装备等绿色投入品;示范推广轻简化栽培、机械深耕、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精量调控、棉田绿肥高效生产及化肥替代、农药高效低风险精准施药、病虫害综合防治、残膜回收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棉蒜(花生、瓜菜、大豆、饲草)间(套、连)作、麦(蒜)后直播早熟棉等高效绿色棉作模式。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轻简化栽培、绿色防控等技术到位率达到100%,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较非项目区减少5%以上。

  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主体,全面开展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五统一”社会化服务,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加快示范应用“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现代种植技术,提高生产组织化、标准化、信息化程度;因地制宜示范应用棉花机械化采收技术。每个创建县支持棉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专业服务公司、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少于3个,区内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非创建区高5个百分点。

  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每个项目县(市、区)应筛选1~2个适宜中高端棉花纺织企业市场需求的棉花品种,推荐应用在生产中纤维长度、比强度“30”以上及纤维细度适宜的优质棉品种。在收获加工过程中,与棉纺企业、加工企业合作,力争推行戴棉布帽、使用棉布袋,实行分摘、分晒、分存、分售、分加工,最大程度降低或无“三丝”含量。创建区订单生产面积达到100%。

  辐射区

  全年累计创建辐射区面积不少于5万亩。按照“全县域”绿色发展方式引领要求,辐射区围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减污”,以2~3项关键技术为核心,大力推广示范区内成熟的绿色节本高效技术,通过对辐射区技术人员和农民的培训,使先进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种植理念深入人心,带动全县棉花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关键技术到位率达到80%以上,大力构建推行社会化服务体系,区内创建作物耕、种、管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70%以上;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棉花订单式优势区域种植良种实现全覆盖。

  闪电新闻记者 刘金旺 济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