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会议3月18日在山东济南召开,这是应急管理部门组建后全国首次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为核心,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快推进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全省救灾应急处置和物资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我省加快构建“省市县乡村”纵向衔接、横向支撑的五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十二五”以来,全省建成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1个、市级库16个、县级库127个、乡(镇、街办)和村(社区)救灾物资代储点3500处。为建立健全救灾物资代储机制,我省按照“就地就近、便于保障、方便运输”的原则,下沉省级物资储备,建成了烟台、潍坊、济宁、威海、临沂、滨州等6个省级救灾物资代储库,形成了省级救灾物资2小时运输圈。同时,我省还积极探索建立救灾物资社会化储备机制,通过与生产企业、大型零售企业、物流公司等签署协议的形式,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物资储备。全省市县两级共签订储备协议2081份,物资折款24亿元。

  目前,按照中央推进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我省正积极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改变过去“九龙治水”工作格局,实现应急工作的综合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应急力量资源的优化管理。“应急管理机构的组建不只是物理上的重新拼装,更需要在人员融合、职能整合上产生‘化学反应’。”结合全国各地机构改革进程中救灾和物资保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在会议上专门就救灾人员队伍整合组建、减灾和救灾业务分工、应急资金和物资统筹管理、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进行了分析,指导包括山东在内的全国各地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推动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按照统一部署,2019年,我省将在救灾与物资保障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积极参与推进落实自然灾害防治和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完善应急预案,高效有序开展灾害救助;认真做好灾情管理工作;加强工作衔接,落实机构改革后续任务;加强物资管理,提升救灾物资保障水平。(记者 付玉婷)

  责任编辑:吕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