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乡村振兴看郯城 第一书记在行动”全国主流媒体走进郯城采访团第一站来到郯城县李庄镇株柏五村。忙完“三秋”,农民们迎来了悠闲的冬季。然而,株柏五村的农民们却越发忙碌起来。走进村子里,随处可见村民在编织杞柳制品。

  来自山东乡村广播的记者正在采访驻村第一书记李剑。

  村里的两名第一书记也没闲着,新建的20个大棚马上就要进行葡萄苗木的栽种,筹建的乡村文化大舞台也要动工开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和传统柳编产业优势,株柏五村正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朝着“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省级美丽乡村这一目标迈进。

  

  正在建设中的社区服务中心

  成立专业合作社 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增收”

  郯城县李庄镇株柏五村是远近闻名的杞柳之乡,是杞柳种植、编织的发源地。“这里可以说是家家户户种杞柳、家家户户编杞柳。”市规划局派驻该村第一书记李剑介绍说,杞柳编织是该村的特色,但目前该村的杞柳种植和编织都是家庭小作坊式的“散户”加工模式,并没有形成专业的合作社。他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计划成立村民柳编合作社,发扬传统优势,壮大杞柳编织特色产业,争创中国民俗村荣誉,让村民足不出户将优质手工艺品销往外地,创收增收。

  杞柳编织是一大特色,但长期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却有个普遍的职业病——颈椎病。“说实话虽然想搞杞柳编织,但也不想让农民们一直这样辛苦。”李剑说,为了给村民致富带来新路径,他们在发展杞柳编织产业的基础上,还成立了葡萄种植合作社,投入300万元引进高效农业种植项目,一期试点流转土地30亩,以党员带头、村民自愿形式入股加入合作社。

  记者在该村看到,20个单体大棚在田野中林立。“每个大棚宽9米,长120米,占地有一亩半。”李剑说,他们前期已经到多个葡萄种植基地进行了苗木考察,现在正准备进行葡萄苗木的栽种。预计到明年4、5月份,第一批葡萄就能上市采摘,实现集体经济至少增收1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增收3千元以上。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株柏五村东临205国道,西靠沂河滨河东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紧靠滨河却不通滨河,村里两条中心街靠近滨河东路处却成了断头路。为此,第一书记工作组协调临矿集团下属的株柏煤矿,赞助垫路矿渣(煤矸石)270余车,价值50多万元,用于路基铺设,将村庄南北中心街道向北延伸800米至滨河路,东西道路向西延伸至200米至滨河路,其中东西道路1.2公里铺设沥青路面工程均已完毕。深秋时节,走在株柏五村东西街上,崭新的沥青道路,金黄的银杏树,成为了一道最美的风景。

  抓班子,建队伍,第一书记驻村以来还着力打造了“一个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坐落在该村东西中心街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完善社区党建、事务受理、医疗保健、劳动就业、社会福利、社区文体、司法援助、社会治安、教育科普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规范管理、强化为民服务上来,根据群众需求逐步增加服务项目,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新建的20个大棚马上就要进行葡萄苗木的栽种

  筹建乡村大舞台 打造美丽乡村“记得住乡愁”

  现在,两位书记正在一起探讨乡村文化大舞台建设的规划方案。在发展产业、完善服务的基础上,第一书记工作者又将工作目标放在了文化建设上。

  他们计划在沂河滨河路、村庄西入口北侧,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张氏祠堂修缮、老林场观景平台和汪塘整治等项目,建设集文化娱乐、民俗展示、农家书屋、健身休闲等多功能一体的乡村文化大舞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摸底以及规划,即将动工。

  “这栋老房子是60年代,很有古典韵味,我们打算用它来做杞柳编织展览馆。这片汪塘要重新整治,汪塘南侧就是我们的乡村大舞台。”在村庄西入口处,李剑边领着记者观看边讲解着他们清晰又明确的规划。

  “项目建成后市民休闲娱乐也都有了地方。”李剑说,乡村大舞台的建设也将在明年春天完工。待到春暖花开之际,再来株柏五村,将是另外一番美丽乡村的景象……

  闪电新闻记者 谷会媛 丁振年 李春晓 临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