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思政课比作一场交响乐,每一个学生都是乐手,而思政课老师就是那个音乐指挥。山东财经大学邢慧荣的思政课就是这样一个课堂,作为课堂的灵魂人物,邢慧荣将自己当作了课堂的引导者,吸引学生不断发问。有学生评价,邢老师的课堂就像一场“百家讲坛”,“她的启发式教学,让我们不断进行头脑风暴,用主体的态度去思考问题。”

  头脑风暴成就“百家讲坛”

  山东财经大学2013级财政税务学院的许钰莹虽然已经毕业,但谈起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邢慧荣,语气就像挖到了宝,“她的课我一直都是坐前面,不是中间的前排,是旁边的前排,就为了离她近点。”

  渐渐的,“邢老师的课大家争着往前排座”,仿佛成为了一个传统。11月1日,在邢慧荣开设的思政课上,2017级美术学专业的高舒淇再次抢到了“第一排第一个位置”。整个上课过程中,除了例行的翻阅课本,她没有低过一次头,没有走过一次神,她的眼睛追逐着邢慧荣,随时准备接住邢慧荣抛出的问题,“因为回答邢老师的问题得靠抢”。

  邢慧荣的思政课名为《从认识论的纬度解读新时代思想》,充满了浓浓的哲学辩证味道。为了今昔对比,表现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邢慧荣引用了100多年前八国联军侵华的案例。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十几万清军为何无法抵挡人数不及两万的八国联军?邢慧荣放出了几张清朝百姓坐视外敌入侵袖手旁观、甚至成为帮凶的图片史料,图片的冲击力令学生震撼,原来,中国的至弱之源,是轻视人民群众。

  台下学生恍然,政治历史课本上从小背到大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绝非一句空话。2017级的刘涛,已经不止一次为邢慧荣的博学而折服。“邢老师从不会照本宣科,她讲马克思主义,会讲马克思的爱情以及他颠沛流离的一生,讲述一个伟人所经历的苦难和他心中永恒的信仰,马克思是一个活生生生的人,让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没容学生多想,下一刻,邢慧荣立马抛出了问题:“假如你们生活在100多年前,你们想为当时的中国做些什么?”班里瞬间七嘴八舌地炸开了锅,不用起立不用举手,学生可以坐着回答问题,回答完之后附上学号。“我想实业救国⋯⋯”“我要在报刊上发文章唤醒国民⋯⋯”这个还没说完,下一个又接上,你争我抢,互不相让。“听她的课像听了一场过把瘾的‘百家讲坛’,从来不缺欢声笑语,更不乏激烈讨论,”2014级统计专业单姣在学校举办的“我最喜爱的老师”征文比赛中,向自己喜爱的邢老师表露心声。

  邢慧荣的课堂就像一场大型交响乐,一个乐章接一个乐章,精彩纷呈,可又是那样“润物细无声好”。一节课下来,邢慧荣这样的发问至少要进行三四次,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中,学生获得感十足。

  邢慧荣认为,哲学就是最原始的发问,哲学家是思想的“助产士”,“我就是承担助产士的角色,启发学生回答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标准答案,引导他们用主体的态度去思考。” 

  用学生喜欢的话语,传递经典的思政课

  “最初确实是冲着邢老师的外表去的,听说邢老师是大家心中的女神,知性而干练,”同样作为女生,这是许钰莹未来理想的模样。但是许钰莹不得不承认,最后她被邢慧荣的才华和学识折服了,“我觉得邢老师是颜值和才华双在线的人,我特别喜欢看她笑的样子,好有正能量。”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邢慧荣脸上时常洋溢着的自信笑容,知性与青春兼具的气质,稳重中透着活泼,是学生眼里爽朗的“小姐姐”。对于思政课,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课堂的接受程度会有些许差异,尤其是理工类学生,可能更加讲究“实用”。面对学生的困惑,很多思政课老师自己也露了怯,认为宏观甚至空洞的东西,不好教。

  如何为学生打开这扇门,是邢慧荣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果人生是一辆行驶的汽车,理工科是发动机,而文科就是方向盘,你打算往哪个方向开,思政课作为一种思想认识和方法论,会给你最直接的引导。”邢慧荣经常和学生这样说。

  就这样,邢慧荣充当了一个“翻译者”的角色。如今的“95”后甚至“00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等话语,学生大多从初中就开始接触,虽然很多段落倒背如流,但其中真正的含义对大学生而言却是陌生而遥远。如何把艰深的理论,化为形象动人的言语,邢慧荣动了不少心思。在她的授课中,可以将两种话语体系来回转换,用学生喜欢的话语,传递经典的思政课。

  为什么要学习思政课,邢慧荣曾经给了学生一个最接地气儿的说法:“任何国家都有其意识形态,就好比每一个家庭都有其自身的教育理念一样。“我们作为孩子,不听自个儿父母的话,难不成要去听别人父母的话?”道理很简单,学思政课,就是信任我们的父母,聆听父母的教诲。

  基于此,邢慧荣认为思政教育不难。“要让我们的孩子,了解到我们这个家的来之不易,我们身为这个家中的一份子,应当如何正确进行个人定位、如何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邢慧荣说得非常认真,令人动容。她坚持认为,应该让孩子们在思政课中有获得感,燃起他们伟大抱负的热情,移情国家的宏大格局。

  经典理论,化作了生活常态

  邢慧荣将“传道受业解惑”放在了日常生活中,思政课就这样被她搬下了课堂,由经典理论,化作了生活常态。“我所了解的上过邢老师课的人都和她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课上是师生,课下更像朋友。”2014级的姚学辉告诉记者。

  “大学毕业很久了,还时常怀念邢老师的课,真希望有一天能重回课堂,认真地听邢老师精彩的授课,为我以后的工作生活补充源源不断的能量。”山东财经大学201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刘凡,想起邢慧荣感慨道。虽然很多学生毕业了,却仍然与邢慧荣保持着密切的朋友关系,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他们希望得到邢慧荣的引导和建议。

  邢慧荣曾经开设过一堂全校公开课《角色学导论》,这堂课在当时成了全校的“抢手货”,许钰莹特别感谢这堂公开课,因为这堂课,她收获了一生的良师益友。“我有很多问题都会请教她,尤其在我十分艰难的阶段。我最感动的是,她不会因为我不是她的直系学生而怎样,即使在她最忙碌的时候,还是很耐心地帮助我、开导我,包括我在大学里做过一些很重要的决定,也是和她商量之后决定的。”

  “因为敬重你,我慢慢也变成了你的样子。”2016级美术学专业的薛雪正在准备考教师资格证,邢慧荣已经成为她理想老师的典范。许钰莹也慢慢成长起来,除了有重大事情向邢慧荣请教,别的已经都可以自己决定,“因为很多决定,即使没有跟她商量,我也知道如果问她,她会怎样回答,这算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邢慧荣珍视与每一个学生的感情,作为一个思政课老师,任务艰巨。“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我愿意做一个跟他们聊天的人。如果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那我就很知足了。”

  (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