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网络上关于“微信家长群”的话题颇为火热——老师因对学生点名批评导致家长不满、家长因开“豪车”送孩子上学结果被其他家长“踢出群”等,大大小小的事件层出不穷。本用于方便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渠道,却成了“每天都开的家长会”,动辄刷屏的百余条信息,给家长和老师都造成了不小的隐形负担。

班级群就像开家长会班级群就像开家长会

  上午上班的间隙,孙女士拿起手机刷屏,最先点开的永远是孩子的班级群。“一会不看又几十条信息,这些人天天不用上班么?发这么多信息?”

  看班级群消息,是个“痛并快乐着”的事情。老师除了在群里发通知,还会发一些孩子活动的照片,最重要的是点评孩子的作业和在校的表现。每次看到孩子的名字出现在表扬栏中,孙女士特别高兴,要是被老师批评,还是觉得挺尴尬。虽然班级群建立的初衷是便于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家长们渴望通过群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然而当老师们真的将孩子的信息公之于群时,又有家长表示“亚历山大”,生怕下一秒就被老师点名。

  不仅如此,家长们的“秀娃”也让孙女士反感。“有些家长,整天往群里发自己家孩子的情况,就算是刷个碗都得拍照上传。下面还好多家长在那附和,夸孩子懂事、夸孩子优秀,但是我觉得挺烦。”孙女士指着手机对记者说,“你看,还有好几个微商,在群里卖东西,特别烦人。”

  10多个班级群轮番“轰炸”

  相比被老师点名的“恐惧”,信息太多也让很多家长头疼。记者发现,一般一个班里至少有两个班级群,一个有老师在的班级群,一个没有老师加入的家长群。有些班级建群更多,多的甚至可以达到十几个群,每天收到的消息上百条。

  家长周女士作为班级家委会一员,加了8个班级群,消息量上百条都算正常。“我们班情况比较复杂,除了全员的QQ群和微信群,我们家委会还有单独的群,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家长建了群,还有一些活动群和学习小组群,同一个培训班群。”尤其是班级全员群,老师不管发一句什么话,下面都会跟着一串“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等等,加上各种表情,手机一下子就满屏。要是看的不及时,老师发的消息很快就淹没在一片“赞美”之中。

  周女士说,现在她每天处理群消息就要花上不少的工夫和精力,尤其是遇到一些特别喜欢分享感悟的家长,一天光鸡汤文就能发上几十条,令人不胜其烦。

  老师:随时随地被@我们也很无奈

  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济南某小学的班主任张婷(化名)觉得自己简直有了“手机恐惧症”。

  作为班主任,张婷教着两个班的英语,同时还兼管着学校少先队的活动。她告诉记者,自己至少加了20个以上的家长群。

  “除了自己班里的家长沟通群,还有家委会群、作业通知群、活动通知群等等,有些时候莫名其妙就被家长拉入了组建的小群。”张婷说,每天各种群里都在闪消息,几十条消息一起闪,别说回复了,就连看都很费劲。有一次自己发了一条“天冷了,明天活动穿长裤、坎肩”的消息,有家长就在群里反复追问“什么样的长裤、什么样的坎肩”等。最头疼的是填表格,即便在通知里详写了步骤和要求,还是不停地有家长在群里追问应该怎么填。

  不过,最让张婷郁闷的,是家长们整齐划一的“客套话”。

  “每次在群里发个通知,都有家长在后面评论‘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等,虽然感谢家长对工作的认同,但这样刷屏,会淹没重要的通知,有家长不知道情况,还会继续追问,真的很累。”张婷说。

  同样是被班级群搅的头大,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叶子(化名)形容自己是“每天都开家长会,24小时上班”。

  “有家长不分时间段的跟老师交流,询问孩子的情况。上课的时候不能及时回复,就会有家长投诉,甚至有一次都投诉到了12345。”叶子说,有一次,班里有个特别爱哭的学生因为作业没完成在家哭了,孩子的妈妈觉得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难,为此跟老师发微信,倾诉自己的不满一直到凌晨一点。由于家长的情绪比较激动,叶子就硬撑着陪着她,和她反复解释布置当天作业的初衷。

  支招:建家长群之前,把“丑话说在前头”

  记者调查发现,也有一些班级群运行良好,没有出现百条消息轮番轰炸的情况。

  历下区的一位班主任张老师告诉记者,最开始她也被家长群的消息“轰炸”得晕头转向,在带新一届班级时,她和家委会经过约定,把“丑话说在前头”,提前规定好了班级群发消息的公约,例如“老师没有说请回复就不要回复”、“不要在班级群里发无关消息”、“不能有任何刷屏、拉票行为”、“有问题小窗班主任”等,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目前群里反馈的效果良好。

  此外,之前张老师都是把孩子的作业情况、测评情况直接发到家长群里,因为有家长投诉“伤害孩子自尊心”,后来改成了只在群里表扬孩子,而且不出现名字,只出现学号。有问题的时候就点对点的沟通,这种“和缓”的沟通方式也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

  张老师说,老师不会因为哪位家长在群里回复更积极、刷屏更多而对孩子更关心,所有的孩子在老师的眼中都是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