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声,但又真实地记录着一切,譬如一座城市的成长。

  聊城作为著名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一座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历史文化名城,文脉厚重,其发展深得运河恩泽滋养。

  从1998年撤地设市,到如今年已有20个年头。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农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经济提档升级、服务业扩量提质、质量强市成效显著,开创了聊城改革建设发展的“黄金时代”。今日聊城,已然成为鲁西大地上生机蓬勃的新力量。

  且听岁月

  1998年,随着原“聊城市”更名为东昌府区,一个新的聊城市在齐鲁大地应运而生,介于东经115°16′—116°32′和北纬35°47′—37°02′之间。

  20年间,奋进的弦歌声声不辍。

  聊城坚持城市组团式发展,建设以聊城城区为中心、茌平、东阿为核心组团的都市区,临清、冠县、阳谷、莘县、高唐为区域次中心城市。城市之间、组团之间通过绿道、绿心、生态空间相连接,避免了城市发展“摊大饼”。

  值得一提的是,茌平县在2018年全国百强县中综合实力排名67位,聊城市东昌府区上榜“2017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这一点也佐证了聊城区域发展的潜力。

  与此同时,20年来,聊城加快建设全域水城,实施了东昌湖、古运河、徒骇河、周公河改造,形成了优美秀丽的水体景观;打造了独一无二的“中华水上古城”,叫响了“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

  这些年,运河不仅带动了聊城经济发展,还在这片沃土上积淀下丰厚的文化遗产,对塑造聊城城市品牌、打造聊城名片大有裨益。

  此外,聊城还实施“五环聊城”工程,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全面开展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扩大城市绿地总量,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居民居住环境大幅改善。

  且听岁月,芳华20年。聊城在改革开放的大浪中砥砺前行,用炽热的光芒镌刻了前行的印记。

  “聊”胜一筹——享誉全国

  聊城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

  据统计局数据,2018年聊城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5:49.4:39.1,从产业结构占比来看,聊城是山东17市中为数不多的第一产业占比超过10%的城市。

  多年来,聊城因“农”而得的荣誉不在少数。聊城是中国蔬菜第一市,是著名的中国香瓜之乡、中国双孢菇之乡、中国阿胶之乡、中国鸭梨之乡、中国圆铃大枣之乡、中国黄河鲤鱼之乡、中国油用牡丹之乡。

  虽盛誉久负,但品牌难觅。分析人士称,由于缺少一个相匹配的品牌形象,使得聊城农产品的发展受到极大束缚。

  基于此,聊城市于2016年编制了《聊城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提出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进下,擦亮农业的闪亮招牌。

  据2017年12月聊城市农产品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的公告,“聊·胜一筹!”整体品牌旗下有了18个重点区域品牌和72个企业产品品牌,标志着“聊·胜一筹!”整体品牌有了子品牌、核心企业和拳头产品,“聊·胜一筹!”品牌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此外,2018年9月15日,为期两天半的“‘聊·胜一筹!’聊城品牌农产品溯源之旅”也为日后“聊·胜一筹!”品牌农产品打响省会都市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因此,“聊·胜一筹!”品牌成为了聊城农业走向更广阔市场的重要手段和落脚点,成为了是聊城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要抓手,标志着聊城农业和农业企业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乡村振兴——聊城样板

  乡村振兴正当时。

  据聊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聊城将聚焦聚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农村发展开创新局面,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2018年3月份,当地官媒发表《聊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看优势如何转化为“胜势”》署名文章,从年内新增农民合作社500家、家庭农场100家;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完成10万个高效集约温室建设任务3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也是聊城农村工作会议对未来农村“新六产”之路该怎么走给出的答案。

  重磅在后。

  聊城市委、市政府随后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意见指出,将推动聊城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目标及相关工作计划。根据意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50%以上。其中,包括加快培育农业“新六产”、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构建品牌体系、开展生态保护、推进特色小镇等工程。

  今年10月12日,十三届聊城市委第69次常委会议召开,听取关于《聊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5个工作方案(送审稿)》编制情况的汇报。

  会议指出,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聊城迈向高质量发展、赢得未来发展竞争优势的决定性战役。

  另外,从今年开始,聊城市每个县(市区)和市属开发区,每年高标准打造1-2个生活、生产、生态融合发展片区,每个片区打造一个生态宜居农村新型社区、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个水乡田园旅游景区,将每个片区建设成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到2020年,聊城将实施3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经验。重点实施乡村旅游型、特色发展型、扶贫开发型、城镇聚集型项目。

  动能转换——未来可期

  据2018年聊城政府工作报告,聊城未来将聚焦聚力优质投入,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增添新动力。紧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地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优质投入促进产业提升。

  而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提到聊城的重大事项有20多处,涉及聊城的重点项目有46项。

  其中,在多点突破中提到,聊城要布局医养健康、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改造纺织、造纸等传统产业,淘汰冶金等行业落后产能,打造全国领先的铜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试验区。

  为与全省规划做好衔接,聊城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聊城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2018年-2022年)》。规划提出,以产业集群化、产品高新化、模式新型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为主攻方向,通过聚焦聚力“五化”,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引领聊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以聊城大运河为例,聊城未来会对运河及其周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打造部分原生态运河环境,对运河航道进行修复、疏通和连通,保证游船通航。

  此外,还将保护并合理利用历史遗存挖掘运河文化内涵,拓展运河旅游功能,对省级及国家级文化遗产进行修复与挖掘,形成富有韵味的文化片区和线路。

  事实上,上述举措也恰恰与聊城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五化”不谋而合。

  另外,在刚刚过去的山东文博会期间,聊城也展现了文化方面的新动能,围绕聊城新旧动能转换九大产业,全面展示了运河文化、水浒文化、黄河文化、养生文化、现代农业文化、环保文化的发展成就,这也为外界了解聊城新旧动能转换的成绩打开了一个窗口。

  芳华20载,聊城已由一朵浪花,蜕变成气势如虹的惊涛骇浪,澎湃着每位聊城人奋进的激情,于聊城而言,2018年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

  (作者:吴浩、曹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