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凤君(站立者左一)给老人敬酒,送上重阳节祝福。赵艳君 摄曹凤君(站立者左一)给老人敬酒,送上重阳节祝福。赵艳君 摄
老人在做免费体检。赵艳君 摄老人在做免费体检。赵艳君 摄

  这个重阳节,96岁的曹万福又一次坐在村子里的小广场上,吃了一顿团圆饭。这是他连续27年和村里其他老人一起吃大餐。

  曹万福所在的村子是阳谷县定水镇曹楼村,1991年,村子里首次组织65岁以上的老人在重阳节这天聚餐,而费用则是由村支部书记自掏腰包。

  27年间,村支部书记换了三任,但这个风俗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10月17日,村子里66名老人再次聚在一起吃大餐,说话聊天儿的时候,现任村支部书记曹凤君挨桌给老人敬酒献祝福。同时跟老人约定,明年的重阳节,大家还聚在这儿。

  看着老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曹凤君很感慨,他说,以后不管是谁再来接任他的位子,请老人聚餐这个事,永远都不会变。

  这是一种家风的传承,同时也是村里敬老爱老、传承孝道生生不息的质朴风范。

  96岁老人吃了27年“重阳大餐”

  17日那天,时间到了正午时分,太阳晒在身上,很是暖和。开进村的餐车,已经准备好了老人的午餐。

  96岁的曹万福拿着自己的马扎来到村里的小广场上,那个时候广场上已经聚起了很多人,当然,见到这个村里年纪最大的老人,很多人都玩笑似地跟他打着招呼。对于村支部书记和很多村民而言,村里有这样一位高寿老人,是一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虽然已是高龄,但曹万福思维依然很清晰,对往事记忆犹新。

  在老人记忆中,那是1991年的重阳节,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第一次聚在一起吃饭。当时聚餐的地点在村西头原村委会驻地,因为条件有限,村支部书记请大家吃的是大烩菜,回想当初的那顿饭,老人的评价依然是简单的三个字“香,热闹”。

  时隔27年,发起、接力重阳聚餐的两任村支部书记也都坐在了饭桌上。对他们而言,吃饭的老人每年都在变,但唯一不变的还是曹万福的那三字真言。

  很显然,这三字评价,如今仍然精准。

  当日11时30分许,等待多时的66位老人开始入席,喜欢喝两口的老哥儿们凑在一起,开始挑战式地“较量”酒量;喜欢拉家常的老姊妹围成一桌,谈论着自家儿孙的趣事。

  上菜了。14个冷热荤素搭配的菜肴一上桌,气氛更为热烈起来。老人相互夹菜,互相照应,偶尔说一句笑话,一桌的人都哄然大笑。

  82岁的曹新德说,如今生活好了,他们不在乎能吃上什么好的饭菜,大家更在意的是可以在一起拉拉呱,聊聊天,“这个年纪,最喜欢的还是热闹”。

  一顿团圆饭吃出了和谐村风民风

  曹楼村不大,是一个只有437人的小村子。但让曹凤君骄傲的是,村子是远近闻名的“老龄村”,单单是90岁以上的老人,村里就有4名,而且身体康健生活幸福。

  不仅是这样,提及自己的村子和村民,曹凤君言语中同样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他说,这么多年,村子里鲜见打架斗殴事件,村民处得像是一家人。

  村里很多人从小就接受着乡规民约的滋养与熏陶,养成了宽容、坚强、诚信、勤奋、节俭等优秀品格,不断涌现出一些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好人好事,家风传承带动了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尤其是每年重阳节的这次聚餐,更是让村里的老人和乡亲点赞了27年,让周围邻近的村子羡慕了27年。

  事实也的确如此。

  74岁的赵玉莲老人心直口快,她说,村里曾经想过,每年重阳节时,像其他邻近村一样,给老人送些慰问品,但她们几乎态度一致地婉拒了这一“好意”。老人坦言,如今生活好了,大家都衣食无忧,孩子们都在外打拼,留守在家的老人缺少的正是那份热闹和陪伴。

  对此,曹凤君深有感触。他说,每年这一天,温度也较为适宜,很多平时“宅”在家的老人,也会出来走走,和大家吃个饭,见个面,相互聊聊往事。而自己也会提前一两天,给跟随儿女在外生活的老人打个电话,邀请他们回村赴宴。

  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很多矛盾和隔阂都在这顿饭里烟消云散了。

  聊到最后,曹凤君才说到张罗这样一顿饭的费用问题。他说,这是他在任的第7个年头,也是第七次组织这样一个特殊的饭局,每年的花费差不多都在3000元左右。

  曹凤君常说,不能从老人嘴里省钱。因此,对于这个数字,他说,自己出点力,邻里之间和谐相处,家风村风得到良好传承,很值得。

来源: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