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多市民发现山东济南街头的泉水直饮点上多了一个二维码。7月份,黑虎泉西路一处泉水直饮点加装了扫码饮水装置。

改造后的泉水直饮点取水时,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一次可取水500毫升,每天可取水10次。

济南历下区市政部门表示,扫码取水的方式是今年8月31日开始全面普及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此前一人接十多桶的不文明用水现象。
是的,这些人就是我们口中的“大桶客”!
众所周知,济南泉水众多,被称为“泉城”。尤其是众所周知的趵突泉,黑虎泉等,更是吸引了游客慕名前来。
2014年5月11日,趵突泉公园和五龙潭公园内的两处泉水直饮点正式投入使用,这与之前的饮水点大有不同。游客在观赏趵突盛景后可以就地喝上原汁原味的趵突泉水。

6月,泉城路新建成2处泉水直饮点,一处在泉城路与舜井街交叉口西南角人行道上,一处在舜井街北段东南角世茂广场前。

2016年,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片区的100个泉水直饮点全部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直饮点设置在公园、旅游线路以及大型商业综合体周边和内部等市民游客集中区域。
将泉水引出来,经过净化处理,输送到直饮点,似乎大家再也不用羡慕老济南们在黑虎泉打水,自己也能喝一口甘甜的泉水。
这样的设计方便了市民和游客,推广了泉城文化,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景致。但是,“好景不长”,一群人的出现让设立“直饮点”的初衷产生了不好的结果。

2016年11月,有网友表示看到有人在趵突泉直饮点,两个人用石头压着出水口,接水去洗车。
随后,一些市民甚至开着三轮车大桶大桶地接取泉水,使用的工具也由原来的砖块发展到胶带、皮管。这些人也被称为“大桶客”。


23日,在县西巷南口,泉城直饮水的维护人员对直饮水点的供水龙头进行改造,将原来的锥形金属出水口拆除,安装上内嵌式塑料出水口,直径只有1厘米。



然而,这次的改造并没有阻挡住“大桶客”们接水的步伐。“大桶客”们马上就对对策。用特殊的软管加漏斗,照样可以接水。


2017年4月15日,从大明湖西南门到大明湖南门的7个直饮台上,竟然有5个被大桶客霸占着。




为了阻止“大桶客”们接水,历下团区委曾开展“文明使用直饮水”主题志愿活动。来自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及区内各级青年文明号单位的青年志愿者纷纷加入进来。

一时间,街头的直饮点都能看到头戴小蓝帽,身披绶带的志愿者们。然而,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2018年6月4日下午,在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黑虎泉西侧的泉水直饮点,工作人员正在安装调试设备。这处泉水直饮点旁边刚安装好了一个指示牌,上面详细介绍了使用微信扫码取水操作的流程。
自6月份至8月底,老城区100个泉水直饮点终端系统都进行了硬件改造和技术升级,全部实现扫码取水。

扫码取水改造后,有市民发现一些直饮水的设备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水龙头连着水管被拔了出来。相关负责人表示,95%的直饮点运行都很正常,损坏确实存在,但是并不多见,已经安排专人24小时巡逻维护。
为了方便游客市民设置的直饮点,变成了“反正都是取,不如我多接点”的自家水库。“大桶客”的行为,着实让人难以接受。

根据媒体报道,2017年7月,记者发现5A级景区南京夫子庙直饮水被游客糟蹋,数位游客在直饮水水池前用水洗手、洗脸甚至是洗头,大肆浪费饮用水。

2015年,武汉地铁4号线五里墩站内有网友发现,直饮水机上有人洗脚,并附上图片,“地铁站内的公共直饮水,就这样成了洗脚盆?!说好的做文明市民呢!”地铁工作人员表示,平时用直饮水洗手、甚至在水盆里吐痰的现象确实不少。

今年8月有媒体报道,河南郑州不少市民发现有些饮水站不出水,且饮水站的接水口脏兮兮的,不少饮水站上还挂着醒目的户外广告。也有人提出,这样的爱心直饮水站还不如拆掉!

围绕小小的直饮水点展开的“斗智斗勇”,折射的其实还是一个观念的问题。直饮水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的饮水需要,而不是用作日常生活的水源。
比起多用一桶或少用一桶低成本的泉水,更重要的是个人和整座城市的形象。直饮水需要市民和游客的更多“爱心”,也需要城市管理者的更多智慧。
那些拿着水管、水桶接上半个小时的样子,真的很丑。
来源:中国之声、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江苏网、大河网
综合:生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