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英:22年创新探索,让中国高铁享誉世界

  “对中国高铁发展来说,有两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一个是CRH380A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先导段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还有一个就是中国标准动车组成功实现时速420公里两车明线交会,创下世界高铁列车交会试验最高速。”梁建英说有幸作为这两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见证了中国高铁历史性的时刻。

  梁建英先后主持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00公里—350公里动车组的设计工作;国内首列时速200~250公里长编组座车动车组的研发工作;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最高运行时速380公里的中国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研发设计工作。作为更高速度试验列车技术总负责人,她为中国更高速度试验列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主持该车的实验验证总体策划工作;主持完成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发设计工作,打造了中国标准体系的高速动车组产品。

  “我们研发‘复兴号’时,最初定的目标,是要比国内外现有的高铁列车降低3分贝以上。”梁建英在接受采访时说,现有的‘和谐号’CRH380系列动车组,噪音已经较小,比很多国家的动车组都要好。“在这个基础上,哪怕降低1分贝,也是世界性难题。”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梁建英和团队在实验室,进行了长达1年的试验,光对不同材料和结构的隔音试验就做了3000多次。最后,他们超越了设计目标,噪声最多降低了4~6dB。“我们做过测试,当“复兴号”以350公里高速奔跑时,车厢里面的噪声,最小只有65分贝,这个指标优于国外同行。”梁建英自豪地说。

  “高铁不仅是设计出来的,更是试验出来的。”据梁建英回忆,“复兴号”从样车制造出来,到最终定型,总共对“复兴号”做了 5200多项地面试验,2300多项线路试验。“一年半的时间,我们跟车试验,列车的试验里程超过61万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赤道跑了15圈。”

  有一次梁建英和同事在线路上做试验,刚上线没跑多久,列车就突然发生了通信中断故障。当时这个通信中断只持续了300豪秒,然后就消失了。“300豪秒,就像闪电一样闪了一下。”为了捕捉到这个故障,找出原因,梁建英和团队在车上盯着记录仪,每天从早上五点一直盯到晚上十点。守了整整7天之后,他们终于又捕捉到一次300豪秒的故障现象,成功拔除了故障。

  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高铁装备不仅仅是一个满足国民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还寄托着民族工业走向世界的梦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动车组,将会以全新的姿态和速度呈现在世人面前,飞驰在世界的最前沿。”梁建英对未来充满信心。

  甄曰菊:15年科学求索,成了国家科技专家

  “2017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由我们承担并入选国家863计划的‘生物基增塑剂绿色催化技术及产业化研发‘项目,去年完成验收,历时9年。”近日,全国三八红旗手、山东吉青化工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甄曰菊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参加立项评审的场景。“2014年,我带着已启动6年的项目参加评审,并被科技部部长万钢点名听取陈述答辩。”最终立项申请获得高票通过,成为自国家863计划设立以来,为数不多由县级民营企业承担的项目之一。

  甄曰菊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中科院院地合作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1项,并获发明专利15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国家火炬计划专家库入库专家。

  其实,2003年,甄曰菊才与科技“结缘”,那年她38岁。此前,初中毕业的甄曰菊开过肉食鸡养殖场、干过工程承揽,去过海南种水果蔬菜。直到一次偶然的旁听,她毫不犹豫地舍弃了这些“小打小闹”。

  “那年3月,几位北京化工研究院的专家碰巧来到我开的餐馆吃饭。他们闲谈中,提及正在寻求合作伙伴,要开展与阻燃剂相关的项目。”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甄曰菊对项目产生了很大兴趣,经过进一步交谈,她有了初步认识,并与对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随后,经过3个多月的实地考察和市场分析,她认定这是“一个好项目”,正准备大干一番时,对方却突然单方中断合作。

  “我不甘心啊。我跑到北京,软磨硬泡27天,后来干脆化装进入教授家当保姆。终于,教授被我打动了,他告诉我,此项目技术要求高,担心我这个没有任何相关背景的农村妇女难以承担。”在甄曰菊全力争取下,教授表示,现在要教给她部分基础知识,如果她能理解记住,合作达成。“教授说着,我赶紧记。我一夜没睡。第二天,他问什么我答什么,一字不错。”项目最终成功落地青州。

  2005年,甄曰菊创办的山东吉青化工有限公司投产运营。为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她从董事长位子退下,全力钻研化工技术。她先后到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到北京化工大学攻读博士,“我每年会用三个月时间去各地高校学习充电。”

  乘着国家“一带一路”的东风,甄曰菊还在马来西亚、越南、老挝、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建设了棕榈、胡麻、腰果、麻枫果等种植基地。“新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国家为我们指明方向,辅以政策支持。我们要把握机会,利用好各种资源,创新钻研,努力奋斗!”甄曰菊对未来充满信心,要在生物基材料行业继续探索。

  林燕:嫌犯心里想什么 这位“读心神探”都能看穿

  一家四口被杀案14年未破,如何揭露嫌疑人现场伪装足迹和虚假供词的矛盾疑点?嫌疑人拒不交代杀人及灭迹事实,如何利用三维街景地图测出被害人骨灰抛撒位置?当案件疑点指向某人,但没有直接证物、没有目击者,测谎往往成了破案的攻坚利器。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五大队一中队长林燕利用微反应心理测试技术特长,为案件的侦破发挥了关键作用。

  林燕和团队创建了国内首个“微反应”实验室,将微反应测试技术成功应用于案件侦破,让青岛的测谎工作在全国领先。近年来,她被公安部聘为全国心理测试特长专家,是该专业7名全国专家中唯一的女性。曾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齐鲁最美警察、山东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全省公安机关“齐鲁先锋警员”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二等功、三等功,被热誉为“读心神探”。

  “找我测试的案件,通常都是常规侦查和技术手段解决不了的重大疑难案件,测试结果直接影响侦察方向,甚至决定罪与非罪的判定。”谈到自己的工作,林燕有一种巨大的使命感。

  2014年,林燕受邀测试一起绑架杀人焚尸案。“犯罪嫌疑人只承认绑架,拒不交代杀人及灭迹事实。”林燕说警方穷尽了一切手段之后,发现寻找被害人的骨灰成为案件的突破口。测试时间距离案发时间已经长达3年之久,寻找已经被抛洒了的骨灰,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困难,林燕开创性地将三维街景地图引入到测试中,并综合利用微反应、测谎等技术,最终将抛洒骨灰的地点精确定位于距离案发现场20公里外的一条长50米宽2米的路边沟内,当地警方根据测试结果成功找到了部分人骨、焦炭、瓦片等物证。这起案件中使用的三维街景地图测试法,也开创了心理测试的先河,受到业内好评。

  “每一次测试都是一次心理的煎熬,每一次测试都面临着无法预知的挑战。”林燕说为了保证测试结果,通常每次测试需要四五个小时,整个过程要全神贯注、高度紧张。除了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外,林燕还要应对犯罪嫌疑人毫不遮掩的威胁。‘只要判不了我死刑,出来后我就杀了你。”面对嫌疑人凶相毕露的挑衅和杀气,林燕顶住压力,与他怒目相对长达10几秒钟,在心理上赢得了主动,也最终成功完成任务。

  从业15年来,林燕主测案件526起,测试1100余人次,发挥直接作用破案的216起。2015年6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莅临“微反应”实验室视察,给予高度评价。“维护公平正义,舍我其谁。让正义能昭显于天下,再苦再累也值得。”

  林燕说要继续为受害人民群众伸冤,让罪恶得到应有的惩罚。

  任丽: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2014年,她放弃了自己经营八年的公司,回家种地,返乡创业,帮助父老乡亲尽快摆脱贫困的生活困境。8月,她回到家乡定陶区黄店镇,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设一座占地1000余亩的尚谷庄园,从此开启了带领父老乡亲的脱贫致富之路。

  她就是山东三八红旗手,山东尚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任丽。

  她采用“基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自种、自熟、自摘、自做”的特色生态化经营模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参观就餐,每年接待游客量1.5万人。同时,拉动了当地15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就业。不仅如此,她还十分关注员工的生活,庄园的一位大姐,请假了好几天,据其他员工反映,好像是夫妻俩发生了一点小摩擦,任丽听说后亲自到家里去了解情况,对夫妻俩进行劝解。

  “产品就是营销,故事就是广告,我们要把产品打造好,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就一定能让它形成品牌。”任丽还专门组建了电商团队,解决农户自种农产品“进城难”的问题,又可以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品尝到尚谷绿色果蔬。

  任丽一直认为:“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作为定陶区巾帼志愿者协会会长,带领着广大协会会员致力于发展热心公益事业,2016年7月11日,“711慈善工程”创立启动,所谓“711慈善工程”即“成立小组制,每小组7人,每人每天捐赠一元钱,为留守儿童或贫困妇女送去温暖,助力精准扶贫。

  为丰富留守妇女业余生活,任丽不定期组织员工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以评委身份参加妇联组织的秧歌比赛等多种娱乐活动,愿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方式为整日沉闷繁重的田间劳作的留守妇女们送去一丝温暖与慰藉。

  山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群众满意度99.52%,24小时全天候应急服务

  工作足够认真和精细化是女性的优势,考虑全面、做事周到,女性在工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山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的女性工作者就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总队现有民警员工111名,其中女民警员工78名,占70.2%,有“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

  2016年以来,总队高质高效完成660万件出入境证件签发制作任务,依法报备法定不批准出境人员、报列不准入境人员8万余人次,查处出入境违法犯罪案件2970起,查获“三非”外国人3630名,对150万临时入境和3.8万常住外国人实施了有效管理,出台“放管服”举措17项,为服务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队创新模式,优化服务,为中外人员出入境提供最大便利。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出入境证件办理免提交户口簿、免提交异地证明、居住证持有人就近办证等便民新政策;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引资引智、服务贸易等重点项目工程,大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实施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发挥“互联网+”优势拓宽网上预约、手机APP等办证渠道,启用微信公众号,推行自助填表全覆盖,让中外出入境人员享受到了更多政策红利。

  面对出入境办证量持续增长的压力,总队努力克服警力人员严重不足的困难,通过科技创新、流程再造、机制完善,实行轮班轮岗弹性工作制,实现了人、机、证的最佳结合,创造了日制证量最高2万本的历史纪录和证件作废率0.1%的历史最低水平,年节约证件制作成本费超过100万元。

  为了能够给群众提供更贴心的服务,省、市、县三级出入境全部开通了24小时紧急办证服务电话,并在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中率先实现了工作日不间断服务、全天候应急服务的无缝覆盖。

  在寒假、暑假、节假日高峰办证期间,坚持工作日10小时不间断运行应急模式,主动放弃中午和周末休息时间,有的同志甚至多年不休假、超负荷运转,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据省公安厅警务评议系统短信回访统计,群众对出入境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9.52%。

  多年来,总队始终坚持“严管队伍是根本保障”,针对女同志多、年轻人多、思想活跃等特点,深入开展争创“一流服务团队、一流服务窗口”,加强教育,规范管理,注重在坚定信念、锤炼作风、提升能力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具有一流专业素质、一流工作形象、一流服务能力的最美和谐警队。

  芝罘区婚姻家庭指导中心:婚后疏导变婚前引导 家庭美满更和谐

  芝罘区婚姻家庭指导中心坐落于芝罘区婚姻登记处,现有在职在编工作人员9名,其中6名为女性,均为岗位骨干力量,单位负责人也为女性。这个女性占据三分之二的服务岗位队伍,有着团结协作、细致认真、坚韧拼搏的优良传统。

  指导中心创新开展婚姻家庭指导工作,建立了“幸福婚姻大讲堂”的工作平台,将工作重心前移。针对离婚数量不断上升和家庭矛盾日益突出、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等方面问题,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将服务前移,从婚后疏导变为婚前引导,全方位开展婚姻家庭指导工作,为和谐美满家庭建立打下良好基础。

  指导中心还为新人提供大量特色公益服务,开设 “幸福小站”,搭建结婚新人和社会服务的沟通平台;开展“发放一本服务手册、传递一封特殊信件、举办一场特别婚礼、提供一次定制服务”四个一服务项目;开展“反家庭暴力”签名仪式,警示步入婚姻家庭的双方互敬互爱,拒绝家庭暴力。

  在指导中心的醒目位置和每个角落,“婚姻树”、妆容镜、文化走廊、感恩墙……都体现出婚姻文化的浓重氛围,提升了新人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感。

  在离婚登记区建立起“矛盾调解、心理疏导、法律援助”三道屏障,分层次为前来办理离婚的当事人提供个性化服务。“短平快”的调解,有效预防了冲动离婚的现象;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服务,通过专业角度进行积极引导和干预,帮助当事人“找到”自己,悦纳对方,妥善处理家庭关系;法律援助服务,预防“政策性离婚”,引导当事人合理合法解决问题。为离婚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些积极措施,仅2017年上半年,指导中心成功挽救离婚夫妇642对,干预成功率达到38%。

  指导中心还不定期举办关于婚姻家庭方面的讲座,聘请专业的婚姻家庭指导师、心理专家,为新人们进行婚姻家庭幸福指导。今年5月20日,开展了“爱上双人舞”公益活动,为新婚夫妇提供夫妻沟通相处、家庭排列等系统化指导。

  除此之外,指导中心还开展扶贫助困的“温暖使者”活动;每个“六一”儿童节和“九九”重阳节都会到烟台市社会福利院给孩子和老人送去慰问品;每位党员还联系了一名困难群众,并参加了所在社区的共建活动;每年三八期间,组织单位女性开展竞赛和娱乐活动,在活动中展示女性新形象。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