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上半年民生支出582亿 民生政策获足额保障-新华网山东频道

制图 金 琳制图 金 琳

  经济薄弱村镇依次“摘帽”,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医疗救助政策逐步完善;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孵化企业带动就业……今年以来,青岛在扶贫、环保、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民生得到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582.3亿元,占全部支出的75.2%,增长28.1%,民生政策、市办实事项目得到及时足额保障。

  改善民生:民生投入占全部支出75.2%

  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今年上半年,青岛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23.9亿元,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4.5亿元,增长26.4%。其中,全市民生支出582.3亿元,占全部支出的75.2%,增长28.1%。据介绍,青岛市建立了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为持有居住证人口平等享受就业、就医、养老、子女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上半年,市财政安排扶贫专项资金5.5亿元,支持贫困村、经济薄弱村今年全部“摘帽”,打赢扶贫攻坚战。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660元、490元,为低保对象发放救助资金3.5亿元。安排10.2亿元,支持城镇新增就业31.2万人。统筹46亿元,用于主城区棚户区改造和发放公共住房补贴。

  1.3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提高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建立实施补充保险制度,将41种特殊药品、医用耗材等纳入补充医保支付范围,3.4万患者受益,节省医疗费1.5亿元。支持开展产前筛查高风险和临界风险孕妇免费基因检测或服务。支持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等项目建设,新建成急救站8处,改善居民就医条件。此外,青岛市建立了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为持有居住证人口平等享受就业、就医、养老、子女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助企惠企:发布15类235项支持企业政策

  努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市财政局积极做好营改增政策辅导培训、跟踪分析等工作,推动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不折不扣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税优惠等政策;进一步取消、停征、减免、调整19项收费和基金,组织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降低失业保险缴费费率。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146亿元。支持“三创”战略加速实施,投入4亿元支持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器,服务创业企业5000余家次、创客4万余人次。

  据市财政局介绍,上半年青岛市还继续优化财税环境,支持企业发展和就业、创业。青岛市还开展了小微企业转贷引导基金试点,为246家次小微企业提供转贷资金24.7亿元。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对“挂牌上市”企业进行补助。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持续优化金融环境。

  为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市财政局梳理、发布了15类235项支持企业发展政策,通过互联网、新闻发布会、企业走访等活动广泛宣传,让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安排4亿元,支持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器,服务创业企业5000余家次、创客4万余人次。发放创业类补贴资金1.4亿元、创业担保贷款4.6亿元,完成政策性扶持创业1.1万余人,创业带动就业近2万人。

  招才引智:4.1亿精准引进“高精尖缺”人才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上半年共拨付1.2亿元,对企业研发投入、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予以后补助奖励。专利专项资金增长28%,用于支持专利授权补助、运用、保护等。安排1.1亿元,支持高端研发机构引进,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统筹人才资金4.1亿元,支持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创新顶尖人才资助、高端团队引进支持等政策,精准引进“高精尖缺”人才。

  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出资12.8亿元设立市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参股设立子基金35只,总规模72亿元,投资项目200余个。加速推广应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储备项目64个,投资额1790亿元,PPP应用扩大到交通、市政、环保、医疗、旅游、教育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青岛市财政管理绩效进一步提升,加强预决算评审,“花钱”凭绩效“说话”。上半年,对12项专项资金、46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评审,挤掉“水分”,促使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 青岛上半年民生支出582亿 民生政策获足额保障-新华网山东频道

  改善教育:安排资金新建标准化食堂27所

  在教育领域,青岛市提升教育供给水平,安排5.2亿元,用于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建设中小学标准化食堂,92所学校已开工建设,新建成标准化食堂27所,解决2万余名学生在校就餐需求。支持山大、北航等5所高校建设。

  修复生态:拨付7.1亿元支持企业环保搬迁

  为支持打造宜居环境,青岛市安排1.4亿元,对重点水源地、生态湿地、生态公益林所在地的村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投入5亿元,推进水清沟河、李村河等14条黑臭水体整治,部分河段再现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统筹1.2亿元,用于燃煤锅炉改造,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拨付7.1亿元,支持企业环保搬迁。投入2亿元,开展蓝色海湾治理行动,实施海洋生态修复。投入1.5亿元,完成建筑节能改造200万平方米,预计将改善约4万户居民居住条件。

  强农富农:安排2.3亿元支持海洋渔业发展

  为加大强农惠农力度,青岛市统筹11.4亿元,用于耕地地力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筑牢增产增收基础。安排2.3亿元,支持海洋渔业发展,打造“蓝色粮仓”。安排2.4亿元,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的精准性。组建青岛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着力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发展公共事业:统筹49.2亿支持重大设施建设

  青岛市还统筹49.2亿元,支持新机场、地铁、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城市重大功能设施建设。安排公交补贴18.2亿元、隧道通行费补贴5.1亿元,降低市民出行成本。筹措3.7亿元,保障黄水东调工程建设,缓解城乡供水压力。安排6500万元,支持扩大食品安全检测范围、品种和频次。支持文化场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青岛院线”“音乐季”免费或低票价演出等。

  规划蓝图:发挥财政作用保障民生

  据市财政局介绍,下半年,青岛市将继续推进以市为单位实现民生保障标准基本统一,逐步让青岛市民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财政支农资金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倾斜。通过补助、贴息等方式,支持农业信贷担保加速推广。设立棚户区改造基金,为推进新一轮棚改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此外,青岛市还将建立招商引荐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化招商,重点引进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业、高端会展等现代产业。支持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医药等新兴产业。鼓励引进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通过信用保证保险贷款、优惠贷款平台、过桥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放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准入限制,推动PPP模式尽快覆盖更多领域,强化项目联审联评机制,推进项目尽快落地。

  财政统计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到3915亿元,年均增长19.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11年的64%上升到2016年的75.4%。(据青岛日报、青岛新闻网综合消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