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区域循环圈,车辆动起来打通血栓

  齐鲁医院门前的交通拥堵就像是造成动脉栓塞的“血栓”,曾让交警十分头疼。据历下区交警大队二中队教导员孙健介绍,解决齐鲁医院门前局部交通拥堵的问题,他们进行了一次次的探索。

  “由于医院院内停车场车位有限,导致很多患者将车辆停在路边,这无疑阻碍了车辆的通行效率。”孙健解释说,“刚开始,在齐鲁医院前的文化西路路边停车的,罚款100元,但群众看病是刚性需求,为了看病这100元也认罚。还让群众有了抵触情绪:我们本来就生病了,还要罚钱。”

  因此,罚款措施执行之后,收效不大。“解决交通拥堵,以空间换时间,畅通生命绿色通道。”林松说,根据群众出行需求和交通流规律特点,对文化西路路段实行限时(7:00—19:00)单行(由东向西),将路北侧一排车道设置为绿色通道,两侧采用硬隔离设施,只允许急救车辆和运送危重病人车辆通行,直达医院即停即走,其它车辆严禁驶入。

  历下区交警部门还将齐鲁医院周边道路纳入改造范围,变社区微循环为区域大循环。根据流量变化情况,将齐鲁医院东西南北的社区小路设成单行道,围绕医院形成一个区域循环圈,让车辆可以不断流动。

  为了引导司机按路线行驶,交警部门完善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施划交通标线4760米,喷涂网状线、指示箭头770平方米,安装新式防炫目隔离护栏858米,太阳能爆闪警示隔离柱351个,对交通流实施了精细、明确、有效地指引,进一步缓解周边道路交通压力,有效盘活路网资源。

  记者在文化西路上看到,在限时单行的基础上,公交车与非机动车依然双向行驶。“只有转变群众出行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行车难这‘两难’问题。”孙健说,公交快速、直达的优势,增强了对交通参与者的吸引力,提高了出行分担率。

  提供替代停车场,患者免费坐摆渡车

  行车顺畅了,但停车难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针对就医人员刚性停车需求,历下区交警部门采取“异地停放”的方式。在距离齐鲁医院两公里的体育中心开放院内停车场,向社会车辆提供停车泊位500余个。

  如今王爱华再去齐鲁医院开始异地停车了。4月7日早上7点半,他到齐鲁医院看病,将自己的私家车停在了省体中心,然后坐上齐鲁医院提供的摆渡车到达医院看病。看完病后,又坐摆渡车到省体中心,开着私家车回家了。

  “早上7点半是上班高峰期,把车停省体中心,坐免费摆渡车,顺畅又便捷。”王爱华说,“没有了堵车的烦恼,去医院看病心情也好了不少。”

  在摆渡车上,记者随机问了几个看病群众。

  有人说:“这种方式对于我们第一次来看病的人来讲,还是不方便,到了齐鲁医院门口还得再到这来停车。”

  有人说:“有了第一次就方便多了,齐鲁医院门口停车太难了,这里可以随便停。”

  据摆渡车司机刘薇介绍,摆渡车由公交公司提供服务,齐鲁医院支付运营费用。目前,已开通摆渡车2辆,核载乘客44人,自早7时至17时每15分钟对向发车,单程只需5到8分钟,所有到齐鲁医院就医的患者及家属均可免费乘车,实现了无缝隙、零距离衔接。自摆渡车开通以来,日乘车人数达800人次。

  合理布置警力也是解决停车难、行车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历下区交警部门采取巡逻管控与定点疏导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动静态秩序管控。“我们在齐鲁医院前面多设置了3个辅警岗位,全天候疏导交通,告知首次开车来齐鲁医院就诊的患者到省体中心去停车。”孙健说,不过,也总有不听话的,对于违法停放车辆的,将安排拖车对拒绝驶离影响通行的车辆进行拖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