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踪

  但在沂南县官方看来,埋在刘存林家院子里的遗骨,未必是张灵甫。

  沂南县官方的理由是,董家庄村健在的村民,没人看见过张灵甫下葬;更重要的是,沂南县保存的资料记载里,也没有类似的记录。

  1月31日,沂南县委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张灵甫的遗骨并不确定在董家庄村。他说,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战役结束后,张灵甫的遗骨被葬在了孟良崮以北的野竹旺北岭,华东野战军撤出战场时,还曾电告国民党收尸。

  “目前张灵甫是被埋在董家庄,还是野竹旺北岭,还是被国民党拉走了,我们都不清楚。”这名工作人员说。

  马牧池乡一名工作人员也证实,多年来,乡里也曾组织调查张灵甫遗骨,但没有定论。

  “他们说谎。”临沂市政协原文史委主任崔维志说。

  崔维志说,1994年,张灵甫最后一任妻子王玉玲,曾请求地方调查张灵甫安葬地点,时任临沂市政协文史处副科长的崔维志就是调查组成员。

  调查组走访了董家庄村,并对当年健在的目击者做了录像、录音资料,确定张灵甫埋在刘存林的院子里后,甚至还调动警力封锁了村子,“当时这件事很轰动,新华社都发了消息。”崔维志说,事后调查组出具了文字材料,并报给了临沂市政协主席高广田和山东省政协,但多年以后,这些材料都不知所踪。

  沂南县原党史委主任肖维德回忆,沂南县也调查过张的安葬地,结论与崔维志的调查相同,并留存了调查材料。

  算不算抗日名将?

  “太敏感。”

  沂南县的这名工作人员承认,张灵甫迁坟的消息传出后,沂南始终没有和张道宇联系,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就是张灵甫是国民党的将军。

  连日来,沂南县已经接待了数不清的媒体,“我们就盼着这波关注能快点过去,让事情早点平息下来。”

  在董家庄村,不止一位村民透露,迁坟的消息传开后,有人让村民少说话,但这一说法没有得到沂南县的证实。

  “因为是张灵甫,所以这些事很难办。”董家庄村村主任刘树祥说,“对于张灵甫,县里不敢管。”

  沂南县工作人员证实,因为上级始终没有表态,所以县里也没法介入,“如果上面有个态度,或者张道宇找到我们,我们一定会配合。”

  在马牧池,多年来张灵甫一直被当做负面人物来评价,“这主要与孟良崮战役有关系。”马牧池乡工作人员说。

  被问到自己怎么看待张灵甫,他说,国民党的将领,打过内战。

  “内战以前呢?”

  他考虑了半天,“不了解。”

  根据公开出版的史料记载,抗战期间,张灵甫曾参与过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重要战役。

  血战南京时,张灵甫组织敢死队反击,被日军打成重伤,在撤出战斗与友军会合前,他率领的部队一度成为中华门的屏障。

  1938年7月的万家岭战役,时任第74军51师153旅旅长(一说为副旅长)的张灵甫,组织敢死队,“每个人身上绑满手榴弹”,从绝壁攀登奇袭日军,几近全歼,史称“德安大捷”。

  对于父亲的声名,张道宇说,“至于对国家贡献,是否必然与阶级职务有关?抗战初期首先击落日本军机之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率领孤军一营力守四行仓库之先父同期同学谢晋元,与舰同殉之海军中山军舰舰长萨师俊等,皆未指挥过任何会战,但其赤忱忠荩,当已与日月不朽,民族同寿。”

  评价的转变

  沂南与蒙阴的县界穿过孟良崮,多年来,两县分别经营着各自的景区,蒙阴县的景区一直被视为真正的战场。

  景区里立着张道宇和母亲王玉玲2007年在景区的合影,用来吸引游客,旁边的石壁上,刻着“击毙张灵甫之地”七个字,石壁下面是不到1米高的缝隙。

  “这个景区是假的。”张道宇说,孟良崮战役中身为师长的张灵甫有随身的警卫营,“这么窄的缝隙,怎么可能容下这么多人?”

  张道宇认为沂南县的景区才是真的。他的理由是,景区里标注张灵甫指挥所的山洞有100多米深,能容纳更多人,和战役史实更吻合。在他看来,蒙阴的景区得到承认,是对红色旅游市场的一种迎合。

  对于张灵甫是饮弹自尽还是被击毙,至今仍无定论。“击毙”两个字成了王玉玲多年的心病。

  在景区管委会原主任类延成写的《抗日名将张灵甫》一书中,对于张灵甫的死未下定论。这些年来,类延成几乎每年都要带着煎饼、水果去上海探望王玉玲。王玉玲从来没有忘记向他抗议,要他把石壁上的字改掉。

  就在当地还在迟疑的时候,国家层面对于国军将领的评价有了转变。

  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司原司长魏小安在一篇名为《红色旅游:传统文化,现代解读——以孟良崮为例》的文章中提出:“……对国民党这一块,现在看应该中性展示。当时的政治环境是这样,现在来看,也不能贬得过分……比如击毙张灵甫之地,别叫‘击毙之地’,叫‘阵亡地’,就是一个中性词。”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王玉龄受邀来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获得一枚纪念章。

  多年来,张道宇一直期待看到父亲棺椁的那天。

  “如果鉴定是我父亲,对于自己和很多人来说都是希望看到的结果,如果不是,我也没办法。”

  父亲去世68年了,正好和他的年纪一样大。

  如今,遗骨距故乡远隔千里,他想让父亲叶落归根。

  □新京报记者 贾鹏 山东临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