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正文

青岛人戴大为登顶珠峰:我要展示青岛人的自豪

A-A+2013年6月7日16:01青岛新闻网评论

 
  • http://shandong.sinaimg.cn/2013/0607/U9805P1333DT20130607155942.jpg青岛人戴大为登顶珠峰
  • http://shandong.sinaimg.cn/2013/0607/U9805P1333DT20130607155944.jpg青岛人戴大为登顶珠峰
  • http://shandong.sinaimg.cn/2013/0607/U9805P1333DT20130607155949.jpg青岛人戴大为登顶珠峰
  • http://shandong.sinaimg.cn/2013/0607/U9805P1333DT20130607155951.jpg青岛人戴大为登顶珠峰
 

  青岛:海拔0米;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从碧波万顷的黄海之滨,到白雪皑皑的世界屋脊,中间的落差就是地球的高度。有一个青岛人,想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这个高度,他用了3年的时间去做准备,2013年5月17日,他做到了。

  “青岛的景色特点就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从哪里看最漂亮?山上。”中城联盟秘书长、天泰地产代理董事长戴大为这样开始自己的讲述。小时候,他喜欢从信号山上往下看;后来,崂山不知道登了多少次。再以后,他爱上了登山,从海拔3600米的西安太白山,到海拔3997米的台湾玉山,再到3776米的日本富士山,4095.2米的马来西亚沙巴神山,以及瑞士雪山、新西兰雪山……路,越走越远,山,越登越高。心胸也在这“登高壮观天地间”的旅程之中腾跃升华。

  “这些经历,对于攀登珠峰来说,还只能算是启蒙之旅。”他这样说。

  从“启蒙之旅”到“砺剑之作”

  攀登珠峰,是一件类似“登天”的事业,前期准备就需要3年。

  2003年5月,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登顶珠穆朗玛峰,对国人的影响蛮大的,很多人因此有了登珠峰的梦想。2010年,中城联盟登山探险队正式成立以后,开始了有计划、有目标的登山探险活动,先后攀登了海拔5025米的四姑娘大峰、海拔5276米的四姑娘二峰、海拔6025米的西藏启孜峰、7500米的新疆慕士塔格峰、8200米的西藏卓奥友峰等多座山峰。这些,其实是问鼎珠峰的“砺剑”之作。

  无可置疑,想要攀登珠峰,首先是体能的训练。中城联盟登山探险队组建后,万科总裁郁亮作为队长,拿出企业管理的细致与精微,把整个工程进行“切片细分”,缜密安排。从每天5公里的跑步做起,骑单车,跑马拉松,训练量逐步加强。队员们建立了微信群,每天要在群里通报自己跑了多少、练了多少,相互激励,这正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体能是登山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适应高海拔环境。登山队员们开始向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发起挑战。

  “高原反应头痛欲裂,一秒钟都睡不着觉”

  戴大为介绍,此前在四川攀登海拔5000米以上的四姑娘大峰、二峰的时候,虽然有高原反应,但攀登还是很顺利的,所以有些“轻敌”。2011年,登山队向海拔6025米的启孜峰进军。戴大为说:“那是一次挫折,我对高海拔开始有恐惧感。”

  在中城联盟登山探险队,戴大为作为联盟秘书长,是活动的组织者,而且特别喜欢摄影,自己也兴奋,到了营地一边训练一边四处摄影,结果到了海拔5100米的前进营地,出现高山反应,他说当时:“头疼欲裂,晚上一秒钟都睡不着觉,比喝醉了酒还难受。”

  高原反应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但每个人的反应症状不同,出现这种症状,就不能再往前走了。如果继续前进,什么情况都能发生。

  戴大为想告诉热爱登山的网友,虽然同是5000多米的海拔,但是西藏登山和四川登山截然不同。四川的四姑娘大峰,从3000米左右海拔开始攀登,一路上植被茂盛,海拔4000米以上尽管植物稀少,但空气潮湿,氧的含量还是挺高的。而西藏的启孜峰植被稀少,空气干燥,对青岛这种“湿润气候下长大的人”来说,挑战还是蛮大的。

  那一次,他止步海拔5100米。“很长时间,我的心理海拔也就停留在这个高度。下撤之后,对心理的打击其实是挺大的,特别是我这种对山有梦的人。”戴大为说,因为他登这个山不是为了这个山,而是为了登下面更高的山,最终目标是登珠峰,这只是个训练。训练都止步了,你怎么再往前?

  登山队的训练计划是:5000米(四姑娘山)、6000米(启孜峰)、7000米(慕士塔格峰)、8000米(卓奥友峰)、8800米(珠穆朗玛峰),必须循序渐进。现在才到了海拔6000米,戴大为就“折戟沉沙”了。

  “虽然受到挫败,其实心里面还是不服输啊,还是继续想去完成这个梦想。”戴大为说。下山之后,他的训练并没有停止,海拔5000米左右的黄河源、长江源高原徒步、双桥沟攀冰训练……而攀登珠峰的计划,也已经进入倒计时。

  “如果7000米的训练不能去,也许就要放弃登珠峰的梦想了。”

  转过年来就是2012年,队长提出,再战启孜峰。

  其实登山队的队友们已经登过一次启孜峰了,但是由于几位队友因各种原因当时未能登顶,所以拉着大家集体补课。一来为了高山适应,主要也是为了让几位队友重拾信心。

  反思上次失利的原因,其实还是刚开始登高海拔山峰,经验不足,心理准备不够,再就是过早兴奋了。2012年5月重登启孜峰,队员们完全按照训练计划,做好生理的、心理的、装备的各方面准备,尽管登顶当天,天气非常恶劣,风雪大,能见度低,但大家不急不躁,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全队成功登顶。

  “非常感谢郁亮队长的精心安排,二登启孜峰,对我个人来说,是过了一个心理上的坎。对重新建立信心非常重要。”戴大为说,攀登高海拔山峰,最重要的是过三关:第一是体能,第二是适应高海拔反应,第三是信心,心理要过一个个的坎,树立起信心。“在这以后,我心理上过了海拔6000米这个坎。”

  6-7月份的计划是登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戴大为已经到大本营了,但因为工作原因必须回来。山友们跟他开玩笑说:“你还登不登珠峰了?你是奔前程去了,我们是奔山去啦!”

  “我回来的路上挺纠结的。如果因为这次7000米的海拔攀登不能去,也许就要放弃登珠峰的梦想了。”

  但是,心里面还不舍弃,还在坚持锻炼。“对于我们这群人来说,工作要顾,家庭要顾,人生的梦想也要顾。”

  按照计划,9月登海拔8000米的卓奥友峰,戴大为请了一个月的假,放下所有的工作,与队友们在山里待了25天。这段时间按照训练计划,完成了登珠峰前需要的技术训练、体能训练、气候适应等各方面准备。

  “到了海拔7000米以上,我才真正感觉到,有许多事情不是人把握的。登顶能否成功,这里面有天气原因,有人为因素,有很多不可抗力,另外心理调适也特别重要。你在雪山顶上往下看的时候,队友还没上来,离你好像很近,但又好像很远,就像一只只小小的蚂蚁一样。人和雪山比较起来,是很渺小很渺小的,你能操纵啥,你能干点啥?”

  戴大为不断说,所以高海拔训练,第一练体能,第二练高反,第三练的是“心”。

  三层修炼完成,下一个等待他们的,就是珠峰。

  “拍照时习惯屏住呼吸,一口气接不上,可能会好长时间缓不过来。”

  2013年4月1日,9名队员在拉萨集合。登山队吹响集合号。从拉萨到日喀则到定日,4月8日进入海拔5200米的登顶珠峰大本营。一路走,一路适应性训练。

  “这段时间我就把所有的事都放下了,进山之后,连微博、微信也完全停下了。”戴大为说,他其实挺喜欢玩微博的,已发了两千多条微博,拥有11万粉丝。为什么停了呢?不是没有心情,也不是没有时间,是为了让自己保持对登山这一件事情的专注。

  “专注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一件事情上,用全部精力把这件事情做成功,不要让任何的事情去分你的心。”戴大为这样解释“专注”二字。到了珠峰面前,他想,我这辈子可能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事了,我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一件事踏踏实实地做好。

  刚到海拔5200米大本营的时候,一开始还是有点高原反应。戴大为一度被列为“重点观察对象”。队医每天查询他的情况,而一看到他拿起相机,队长就会说:“你怎么又拿相机?赶紧放起来!”怕他消耗体能。

  照相也会消耗体能吗?他说:“我喜欢照相,但是有个习惯,就是在拍摄的那一瞬间屏住呼吸。这在平地上没有什么,但是在高海拔山区,一口气喘不好,可能会带来好长时间呼吸不畅。”

  “每天面对日出日落,那美啊,珠峰就在你的眼前。它看起来好像很远,但是就在你的眼前。金色的点,太美了。其实我还是偷偷地拍了不少。”

  残酷淘汰赛,脱胎换骨适应高原水土

  从5200米开始适应海拔,然后从5200米-5800米去拉练。经过海拔5800米的“过渡营地”,来到6500米的“前进营地”。6500米以上,就已经走过冰川,到了雪线以上。

  非常美的冰川,纵横环绕在登山者的周围。黄金般的阳光洒在白银般的雪上,折射出灵性圣洁的光辉。

  但是海拔6500米是个奇怪的界限,就连藏人刚刚到了都不舒服,也会头疼恶心。对于挑战大自然的人类来说,这又是一个生理极限。

  而对于珠峰的攀登者来说,在海拔6500米,仍然要做无氧适应。

  “刚到6500米那几天,人整个是蔫的,就像花没浇水一样,耷拉着头,一直第四五天才逐渐适应。吃也吃不进去,睡也睡不着,但是不吃不睡,你不就是等死吗?”登山队员们又在历经脱胎换骨的新的修炼。

  海拔高度达到6000米,沸点就只有八十度。水看起来烧开了,但是等倒在杯子里,已经差不多可以喝了。从暖瓶倒水,水底是不敢倒的,因为在高海拔营地喝的都是冰川的冰雪水,沉淀在最下面的都是小颗粒,吃个沙石粒很正常。

  这是“换水”,到了高原必须要喝当地的水,吃当地的东西,一直到把你身上原本积存的平原水土都换成高原水土,你也差不多变成高原人了。

  除了高海拔适应,还要进行训练:长距离徒步拉练、攀冰训练等。仅仅适应了高海拔不行,还要训练你能在高海拔里正常地做事情,“其实,我们把每天的吃饭、睡觉等高原生活也当做训练的一部分,每天交流睡眠情况、吃饭情况,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睡袋、帐篷等比较大的物件可以有协作队员帮忙,但是保暖的衣服、应急的食品、头灯、拐杖、水壶,这些东西都要自己背负。它们可以保证万一和向导走散了,一段时间你自己还能活着等待救援。

  在海拔6500-7000米训练,其实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要看你在这段时间,能不能适应高海拔和艰苦的生活。队员出现各种症状,大部分队员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炎症,咳嗽、喉咙肿痛等。戴大为也是这样。因为天气太冷且空气稀薄,上呼吸道受不了。

  有一次去海拔7028米的北坳拉练,一天训练来回十二三个小时,加之那天风雪大,气温低,有位队友出现身体不适,他感觉体能可能会跟不上,怕到后期拖累大家,主动提出撤回去了。

  队友们为他含泪送行。他见到了圣峰的容颜,抚触了雪原的银须,把登顶之梦留在了那里。

  系上安全带,和城里高楼上的“蜘蛛人”一样

  现在可以登顶了吗?答案仍然是不行。因为这只是登顶前的训练。

  登山队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结束了第一阶段的科目训练,完成了海拔7000米登山的技术、耐力准备和身体适应。4月28日下山,去日喀则、定日做了一周调整。这段时间大家比较疲惫和虚弱了,要增加营养补充体能,也需要调整心理。这一个月,队员们没有洗过澡,也几乎没怎么洗脸、刷牙,因为水本身不多,每天化了雪水,放在保温桶里一会就变成了冰,只有从暖水瓶里倒出来的水才能刷牙。

  “我平常还是挺注意卫生的,这时候也顾不上了。每天出了很多汗,回到营地,内衣都是冰的。太阳只要一下山,温度急剧下降,有时风大,风吹着帐篷简直要把它吹走。”

  1个月的炼狱,1个周的休整,厉兵秣马,整军再战。

  5月9日,登山队回到前进营地,等待登顶的天气。今年风比较大,天气莫测。

  按照预定计划,5月中旬开始等待冲顶天气,但能否登顶,只能看上天怎么安排。

  而那一夜,山上的风特别大。

  14日中午终于盼来了确切的登顶时间,队友们已经提前一天坐好准备,中午出发,傍晚到达C1营地,海拔7028米的北坳,宿营地就建在北坳上面的雪坡上。

  登顶这段时间,吃的东西比较简单,早上吃点方便面、饼干,就顶着呼啸的大风出发了。

  15日是个考验,队员们从海拔7028米,攀升到7900米营地。这个“C2营地”是在山脊之上,下临巨大的冰坡,就像一个天然的滑雪场一样。

  “远远地就看到那个营地了,但是你怎么走也走不到。”戴大为说,这儿是个大风口,风刚好从山梁上吹过,简直要把人吹走一样,每个人都系上了安全带,看起来和城市里高楼上的蜘蛛人一样,“这样即时你被刮走了,也可以有人把你拉上来。”

  

 [1] [2] [3]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