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疯狂卖地,二手房20%的所得税被“悬空”,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正处于“十字路口”。要走出此种中央地方的博弈怪圈,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需要政策制定者在出台政策时,尽可能考虑到各地不同的情况,使政策最大程度符合现实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5月22日报道,近日召开的房地产行业内部会议透出信息,针对现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和观察。一段时间后,若调控效果无明显起色,不排除调整政策的可能。
一边是政府疯狂卖地,一边是二手房20%的所得税被“悬空”,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正处于“十字路口”。
日前有报道说,北京单日卖地35亿。另一方面,新“国五条”出台至今,除北京外,二手房交易个税按个人所得20%征收的政策,在地方落空,从而使得政府控房价的决心遭受广泛质疑。
事实上,出现上述中央地方政策不同步现象,并非始自今日,我们向有“政策不出中南海”之说,这里固有幅员广阔,国情复杂的因素在内,但从政策执行层面看,倘若中央政策每到地方就被各种借口“架空”,导致政策最后落不了地,这并非是个好现象,长此以往,它损及的还是中央的权威,以及受政策调控的民众利益。
当然,多数情况下,导致政策“悬空”现象的原因,也在于政策本身有问题。中国各地千差万别,要想用一个统一的政策去调控,确实会使具体负责政策执行的地方政府感到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这个时候,出于地方利益考虑,采取变通的办法,也就在难免。
具体到新“国五条”二手房交易20%的所得税这一措施,争议就极大。国家原本以此抑制投机,促进交易,但在房价已经涨幅巨大的情况下,征收20%的所得税不是一个少数目,很多二手房主会为了规避这一税收,在目前卖方市场的条件下,转嫁给买主,让其承担这笔费用,而二手房购买者则会选择观望,这样市场仍是激活不了,房价涨不上去但也降不下来,仍然没有达到政策意图。
对地方政府来说,许多地方,尤其是一些二线城市,产业基础薄弱,地方财政来源于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税收,20%的所得税如果导致楼市成交清淡,影响地方税收,当然也不乐意。所以,它们一方面会想各种办法拖延或干脆不执行中央政府部门的指令,包括借重民意;另一方面,又有着卖地的冲动,因为卖地能够制造楼市繁荣的假象。
要走出此种中央地方的博弈怪圈,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需要政策制定者在出台政策时,尽可能考虑到各地不同的情况,使政策最大程度符合现实,增加政策的适应性。除此外,政策制定者自己也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少用行政手段,多用市场方式,提高调控水平。因为行政手段本身就具有刚性和一刀切的特点,即使政策本身是好的,也可能误杀一片。
以房地产调控为例,房价之所以越调越高,与政策制定者过分迷信政府力量,采取行政手段有关,以为政府一出手,市场会应声下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形成因素很复杂,在国民投资渠道狭窄,股市长期不景气,以及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土地财政的状况下,房子作为投资品的属性只会被进一步放大,导致社会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房地产行业。此种情形下,行政调控要发挥效果,就必须既准且狠,但这无疑要有很高的调控水准。即使如此,人们尤其是既得利益者也会采取各种办法进行狙击。
目前来看,为使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达到效果,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过去的调控都带有短期应急的特点,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长效机制就必须解决上述资本市场的景气问题,地方财政的可持续问题和土地供应的可持续问题。从房地产市场长远发展来看,分流市场投机资金,改革税制,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保障市场有充足的土地供应,改善市场的供应结构,非常重要。
新一轮房地产的调控难度很大,在不放松现有政策导向的同时,建立起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乃当务之急。
邓聿文为资深媒体人、民革中央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