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服务资讯>正文

青岛外来娃入学七年翻番 极限扩招仍难满足需求

A-A+2013年7月15日13:46半岛都市报评论

  青岛早就已经取消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借读费,符合条件的外来娃上学享受和本地户口孩子一样的免费政策,同环境、同机遇、同待遇,这是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同城待遇”。然而,青岛各个区市在小学报名时都要首先满足辖区内本地户口孩子入学需求,有空余学位再提供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今年恰逢生肖大年,金猪宝宝扎堆,青岛小学入学适龄儿童人数增长迅速,业内诸多人士都将今年称为外来娃“史上最难入学季”。

  学校扩招恐怕已经快到极限,学校招生总量是一定的,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长非常迅速,已经超出了学校承受能力,所以每年都会有少部分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无法入学,各个区市都存在类似情况。

  青岛市实验小学一年级一班所发起的与外来娃结对倡议书里这样写道:“生活在青岛的我们也许永远也想不到,在我们身边还有这么一个角落,有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并不能像我们一样轻松享受灿烂的阳光,演绎快乐的童年故事。当生存都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上学是否就可以被搁浅?”

  “很多城里家长都觉得学校外来娃多会影响教育质量,甚至教给城里娃坏习惯,这些都是对外来娃的偏见。我认为本地居民不要觉得外来娃会挤占本地孩子的教育资源,相反,这些外来娃都很懂事,在家里面洗碗、洗衣服、扫地等家务活都能干 ,这些反而会促进城市孩子的成长,因此对外来娃应该多些包容心。”无棣四路小学校长马燕说。

  数据

  7年外来娃数量翻一番

  从2004年开始,青岛在全省率先取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借读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免费入学,再加上小学实行划片就近入学,这一优惠政策直接导致了每年入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连年攀升。

  根据青岛市教育局统计,目前青岛市义务教育段,也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已达到12.5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段在校生的18%,而在2006年青岛义务教育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只有6.28万,7年当中这一数字已经翻了一倍,这还不算上在幼儿园和高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

  李沧区是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压力最大的一个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到该区就业、生活的外来务工者越来越多,该区每年都要接收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近几年外来娃入学数量和当地户籍学生数量比已经接近“一半一半”。根据统计,该区中小学在校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由2003年的26%上升至2013年年初的45% ,比例最高的学校超过90%以上,数量、比例均居青岛各区市首位。

  李沧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李沧区共有3900多名小学毕业生,通过李沧区教体局调查摸底,李沧今年约有3000名本地户口的适龄儿童报名入学,这一数字比2012年增长三成。安排完本地学生入学后,扣除因火车站、世园会建设等原因停止招生的三所学校后,剩余学位有限。忽略人口增长的因素,按照去年李沧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计算,今年学位供不应求的矛盾将十分突出。

  到2012年年底,李沧区共有1.5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今年李沧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人数有2000多人,比去年多出二成多,在本地户口居民子女入学吃紧情况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肯定会更加紧张,但李沧区教体局计划是对于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入学适龄子女全部接收,统一调配,安排就近入学。

  现状

  能把证办齐的是少数

  市教育局要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入学要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父母至少一方与青岛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并在青岛务工一年以上;父母至少一方持有公安部门核发的“青岛市居住证”,并在务工地有稳定的住所(有自有住所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的住所);符合青岛规定的入学年龄。市教育局还明确要求各校对符合入学规定的流动人口子女不得拒收,不得歧视,不得违规收费,不得单独编班 。

  具体到各个区市,一般要求提供户口簿、父母一方在该区满一年的劳务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父母一方在青岛的居住证、房产证或在该区满一年的房屋租赁许可证、《儿童健康手册》,以及企业花名册、社保等材料,而能够全部提供齐这些证件的外来务工家庭,只能占到少数。

  青岛湖岛路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占到八成,但就是这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小学,在今年报名中共有80多人报名,结果只有20个左右的家庭能提供各类证书,符合条件,剩下的都属于证书不齐的情况。

  “市北区对外来务工家庭按照证书是否齐全分为A、B、C三档,证书全部都有的就属于A档,如果证书差一些的就属于B档,少得最多的属于C档。”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肯定要首先满足A档家庭的入学需求,其次是B档,如果还有空余学位,才会分配给C档,但该负责人也强调,学校会努力把学区范围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接收,“去年我们就扩招了一个班级,今年还有可能继续扩招,入学压力还是很大。”

  而在采访中,不少外来务工家庭都质疑为何本地户口孩子上学报名日期是两天,而外来务工家庭只留出一天时间,证件出现了问题,当天如果来不及补,连第二天机会都不给。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表示,“就是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在增长太快了,注定不可能全部录取,只能是一天时间里‘快刀斩乱麻’,谁符合条件就先报上名。”除了考虑这个问题以外,即使给出多一天的时间,家长一般也不能快速补好相关证件。

  尴尬

  学校扩招恐已近极限

  李沧区教体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李沧区众多学校都将舞蹈室、音乐室等专用室改造成教室,甚至有几个学校校长把校长室让出来,合并改造成职能处室,深挖潜力给外来娃上学腾地方,“但学校扩招恐怕已经快到极限,学校招生总量是一定的,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长非常迅速,已经超出了学校承受能力,所以每年都会有少部分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无法入学,各个区市都存在类似情况。”

  现有学校承受力已经接近极限,那么只能去建新学校,可是新建扩建学校的问题不是教育部门一家就能解决的,这就需要时间和过程,好在各个区市都有详细的新建学校规划。“市教育局严格要求小学班级人数要控制在45人内,因此扩招只能扩充班级,而不能把一个班人数无限制增长,否则可能影响教育质量。青岛也不像外地设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入学安排是根据学校学位空额进行分配。”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小学招生比去年多3400人,其中市内三区17600人,比去年增加1500人,但仍然不可能满足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解决外来娃入学问题除了新建学校以外,师资跟不上也是个问题,这都需要其他部门予以配合解决。

  声音

  给外来娃多一些包容

  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们进入城市,携家带口,他们期望,有一天孩子能真正在城市安家、生根。但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他们面临的当务之急。

  记者发现,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子女未来没有规划和方向,即便在城市里面上了小学,可很多人只是把自己当成“匆匆过客”,而非城市的主人,这给孩子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普遍自信心不足。

  青岛市实验小学一年级一班所发起的与外来娃结对倡议书里这样写道:“生活在青岛的我们也许永远也想不到,在我们身边还有这么一个角落,有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并不能像我们一样轻松享受灿烂的阳光,演绎快乐的童年故事。当生存都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上学是否就可以被搁浅?”老师、学生、家长组成爱心帮扶小队,定期去外来务工家庭献爱心,希望能够给他们带来希望和信心。

  无棣四路小学是一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学校,这所世界冠军张继科的小学母校,目前有学生402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65人,占总数的90%以上,最远的来自新疆、青海等地。校长马燕表示,这些孩子多数家境贫寒,家长每日为生计奔波,孩子物质、精神生活相对贫乏,对于这些外来娃并不是上了学就万事大吉,还必须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做规划,多给予精神关怀,让他们拥有在城市站住脚的“信心”。

  马燕表示,相比于城市孩子,外来娃是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学校针对外来娃实施了“悦纳”教育,让每一个外来儿童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关爱和接纳,引导其从内心深处悦纳自己、悦纳家庭、悦纳社会,“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没有报过特长班和辅导班 ,我们就在学校给孩子们提供了英语口语角、书法社、武术社、诗朗诵社等各种社团,参加特长培训不用花一分钱,让他们多才多艺,不会产生自卑感。”

  “很多城里家长都觉得学校外来娃多会影响教育质量,甚至教给城里娃坏习惯,这些都是对外来娃的偏见。我认为本地居民不要觉得外来娃会挤占本地孩子的教育资源,相反,这些外来娃都很懂事,在家里面洗碗、洗衣服、扫地等家务活都能干,这些反而会促进城市孩子的成长,因此对外来娃应该多些包容心。”马燕说,他们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上学前,接受过幼儿园教育的很少,入学前几乎是零基础,的确与城里孩子有一定差距,但这些没有基础的外来娃学习都很刻苦,入学半年后的成绩与城里娃没有任何差别,在市北区成绩测评中,他们学校还经常获得赞誉。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