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服务资讯>正文

济南消夏新去处:夜游趵突泉 品“舌尖上的园林”

A-A+2013年7月6日08:39大众网-齐鲁晚报评论

 
  • http://shandong.sinaimg.cn/2013/0706/U9523P1333DT20130706083815.jpg园林部门推出的特色小吃吸引了不少游客。
  • http://shandong.sinaimg.cn/2013/0706/U9523P1333DT20130706083817.jpg▲具有泉城特色的小吃受到游客喜爱。
  • http://shandong.sinaimg.cn/2013/0706/U9523P1333DT20130706083819.jpg趵突泉边的文艺表演。
 

  随着天气变热,泉水游逐渐火爆。记者4日获悉,为了让游客尽兴夜游泉城,济南市园林部门推出“夜游天下第一泉”活动,让市民和游客一睹“天下第一泉”的夜色芳容,品味舌尖上的园林,为市民打造一场“夜宴”。

  泉城旅游>> 旅行社没有夜游成熟路线

  天气变热,泉水游逐渐热起来,济南接待游客量明显上升。不少外地客白天行程很满,夜间大都被旅行社推荐观赏泉城广场夜景,或者品尝扎啤烧烤。“白天景色挺美,夜间好玩的地方却不好找。”不少游客感觉有点不过瘾。

  “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夜游线路,只有一些向游客推荐的夜游景点。”济南国信旅行社总经理张晓国表示,作为团队游,旅行社推荐的都是白天游线路,目前尚无旅行社有比较成熟的夜游泉城路线。

  据介绍,在白天游览完毕后,导游一般给游客推荐泉城广场夜景、明湖居听书等景点,还有烧烤、扎啤等济南特色小吃。但出于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考虑,旅行社一般不主动组织游客体验泉城夜生活。

  “本地市民的夜生活都不丰富,导致外地游客很难有比较好的夜游选择。”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济南地处北方,市民的消夏夜生活不算发达,这也制约了夜游泉城项目的拓展。

  由于缺少本地人的参与,仅仅依靠外地游客,一些夜间的旅游项目很难经营下去。夜间旅游市场不发达,也很少有旅行社主动开发夜游路线。

  市民消夏>> 景区打造“舌尖上的园林”

  “市民游客消夏不仅要玩得高兴,还能品尝各色泉城美食。”3日晚上,趵突泉三股水在霓虹灯中摇曳生姿,观澜亭小舞台上《碧筒饮》演员身姿绰约。泉边游客品尝观澜,别有一番消夏意境。

  据介绍,为了丰富市民的消夏夜生活,济南市园林局在去年推出“泉水大碗茶”的基础上,推出了风味美食,让市民感受“舌尖上的园林”。“游客在观赏泉水后,还可以品尝一下正宗的酸梅汤、凉面,抓住了游客的胃,也留住了游客的心。”济南市园林局局长韩永军表示,泉边品味老济南,市民游客可以品尝泉水秘制酸梅汤、泉水西瓜,让市民品尝地道的老济南特色消夏饮品。

  此外,游客在大明湖景区也可以品尝泉水酸梅汤、荷叶蒸包、明湖脆藕等地方特色美食,让游客在游园的同时感受“舌尖上的园林”。即使在千佛山景区,游客也可以品尝到这些泉城特色风味美食。

  “只有市民的夜生活丰富了,夜游泉城才能留住游客。”韩永军表示,这些特色小吃首先要保证干净卫生,在价格上坚持成本价、低盈利的标准,坚持“公园姓公,便民亲民”的要求,让市民品尝到价廉物美的正宗济南特色风味。

  夜游济南>> 基础配套设施需要跟上

  “园林部门的这个创意很好,我们以后将逐步向夜游济南的游客推介。”张晓国表示,从丰富本地人的夜生活、改变市民的消费习惯入手,逐步吸引外地人体验泉城夜生活,突破点选得很好。

  记者了解到,丰富夜游泉城的内容,不仅仅是公园景区的事,还需要其他部门在软硬件上给予配合。“有时候想出去玩,但公交收车太早了。”在泉城广场,市民吴女士正带着家人游玩,由于担心没了公交车,只好早点踏上回家的路程。吴女士表示,晚上车次少、收车时间早,每趟车都要等很长时间。另外,游777等专门的夜间旅游大巴运行状况也不是太好。

  “除了公园景区,济南还应该打造几条特色街区,突出夜间生活,并丰富文化表演节目。”业内人士认为,泉城路是省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心商业区,连接了几家景区、商场,应该打造成济南夜生活的核心区。文化路山师附近、洪家楼等人流较大,都具备这样的实力。

  此外,有了夜间休闲去处,还应该打造一些精彩的演出。像《粉墨》等演出时都很轰动,可惜没有坚持下来。“这种演出多了,人气自然会上来,公园景区也就不乏夜游客流了。”不少专家都表示,园林景区的主动推介是个好的开端,但还需要多个部门做出努力。(完)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