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广饶县稻庄镇农民聂明礼,在办理出院手续时发现,这次看病共花费7094.97元,可报销4612.6元;而元旦前的那次住院,他花了7500多元,新农合报销2500多元,个人掏了近5000元。
记者从聂明礼的报销单上看到,医疗费起付线金额为300元,比原来降低200元,“不予补偿报销的项目”一栏,今年较去年大幅减少,不予报销的费用不到去年的一成,整个报销比例大约提高了20个百分点。
“全市统筹,一个平台结算,市内医院不存在‘异地’,越来越多的病人选择就近就医。”东营区人民医院医保办主任李秀菊表示,实行医保并轨后,在市内住院的参保居民,可现场结报医疗费;若转外就医,也只需去所在乡镇卫生院或社保经办机构交一次材料,统一审核通过后就可报销,最大限度地免除了外出就医的奔波之苦。
今年1月1日起,东营市在全省率先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行“并轨”,统一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全省实现城乡医疗保险“一碗水端平”提供了“东营样本”。
“东营模式最大特点就是‘归口管理’,这为医保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组织保障。”山东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王健认为,在统一的医保“大盘子”下,按“人”的标准而不是按户籍和城乡的标准去划分,确保了医保的平等化。
多年来,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直处于“二元分割”状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卫生部门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仅不同身份人群享受的保障水平差异悬殊,还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东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改革,最大的亮点在于打破了城乡身份界限,只有交费金额的不同,可按个人意愿自由选择不同档次的保障水平。东营市社保中心主任刘童认为,在确保城乡居民现有医疗保障待遇水平不降低的条件下,不仅较好地实现了社会福利待遇的统一和平等,而且还实现城乡医疗保险政策、信息系统和经办机构的统一,全市还减少重复参保8.2万人,年节省财政补贴2670万元。
城乡医保“并轨”后,如何把“聚”起来的钱管好用好,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为此,东营市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对医保定点医院及执业医师的监督。目前全市已对全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信用等级考核,为3800多名医保医师建立信用档案,引进医保医师执业行为监控软件,与医院财务系统对接,重点监控目录外自费药品占比、药占比、检查占比等,用以评估医生的执业行为是否规范。采取信息系统比对与重录,可避免骗保和重复报销。
东营市还实行了医保金预付制度,按医院上年度联网发生费用(包括住院与医药费)总额的15%,由社保部门预付给医院,再根据医院的经营、有无违规、举报等实际情况总体评估,按考核成绩年底结算:医院发生违规情况,预付金比例就会逐步降低,这对医院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监督和约束措施。
王健表示,报销比例提高后,医保资金缺口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新的医疗技术、新药研发、老龄化都会引起医疗费用的刚性上涨,这是不可控的,但通过成本核算规范医院和医生的行为则是可控的。如此一来,才能避免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确保老百姓能真正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