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新浪山东>财经频道 >正文

警惕新型诈骗—“征信修复”陷阱

2022年09月27日 15:12 商讯 

  近年来,社会上不断涌现了许多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为名行骗的机构和个人,利用部分群众希望消除征信记录的心理,误导社会公众委托办理征信异议、投诉举报等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在此提醒大家,所谓“征信修复”、“征信铲单”等修复信用记录的捷径是不存在的,请广大群众务必擦亮双眼,警惕这种新型诈骗,守护好个人信息以及钱袋子。

  “征信修复”常见套路

  1。针对失信人员

  利用金融消费者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以“征信修复”等方式套路客户,收取高额的费用,伪造虚假材料,引导客户“以不可抗力”、“非恶意逾期”等理由向金融机构进行无理申诉,申诉失败后以“人情”、“办事费”为由拒绝退款。

  2。针对就业人员

  个别机构或者个人冒充商家客服,告知信息主体其账户出现异常,若不及时注销账户,会影响到个人征信,且经济利益会受到损失。诱导当事人通过链接在假网站、假app查询个人征信报告或其他相关操作,从而盗用个人信息骗取资金。

  3。针对贷款人群

  个别机构或个人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通过非法搜集的个人信息,联系信息主体告知其曾办理过相关贷款,且必须尽快还清或注销相关记录,否则会影响到个人征信,诱导当事人通过转账或汇款以达到诈骗的目的。

  温馨小贴士

  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量入为出、合理消费、按时还款、不要产生不良的征信记录。同时,擦亮双眼,不要相信“征信修复”此类的骗局,提高识别防范诈骗的能力,守护好个人的信息和钱袋子。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