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张院长在迎新工作现场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张院长在“威海中德生物应用技术签字仪式”上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学院电商基地学生参加2015“博导前程杯”电子商务运营竞赛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电商基地开业典礼暨揭牌仪式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学院基础设施之语音室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学院基础设施之实验实训中心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学院承办山东省首届大学生(高职)水产技能大赛比赛现场

学院校园雕塑:走进海洋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是一所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被列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重点建设项目,是中国江北唯一的一所高等海洋职业学院。学院依据“立足威海,面向山东,辐射全国,服务海洋”的办学定位,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人才市场需求,开设水产养殖技术(海水养殖方向)、饲料与动物营养(水产方向)、食品营养与检测(海洋食品方向)、食品加工及管理(海洋食品方向)、船舶工程技术、船舶检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海洋产业方向)、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6个专业。学院配备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师中,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31%,中级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50.6%。

  随着山东省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和迅速发展,职业教育已经在我省教育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就此,新浪山东教育频道走进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独家对话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院长张宗军,就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话题一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是目前中国北方唯一的一所海洋职业学院。学院如何发挥“海洋”的优势?

  

  张宗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要立足山东半岛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改革开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把山东半岛建设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面提升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无论是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都为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学院将按照“立足威海,面向山东,辐射全国,服务海洋”的办学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把学院打造成海洋领军人才的集聚基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海洋科技成果的中试和转化基地。

  

  我们将根据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设置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据产业和企业对技术服务的需求,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实行技术熟化、转让与推广;根据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提升的需求,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拓宽终身学习渠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更多】

话题二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院做了哪些工作,促进学生成才?

  

  张宗军:德育教育工作永无止境,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立德树人是根本。立德方能树人,成人才能成才。

  

  通过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和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职业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工作目标管理、日常管理、自主管理,深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风建设月活动、社团展示活动、阳光关爱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开设国学必修课,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内涵修为,积极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培养更多的德技双馨、身心双健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更多】

话题三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是如何释放社会服务功能的?这对学院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张宗军:作为“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远洋渔业船员培训基地”、“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技术培训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威海市金蓝领高级工培训基地”、“威海市船舶运动控制与系统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海尔创客工作室”。学院始终坚持找准角色定位、明确用力方向,依托专业学科,从产业需求、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入手,重点搭建好“三个平台”:即海洋实用人才培养平台、实用人才培训平台、企业技术服务平台。

  

  做好服务社会工作,有利于保持源头活水,实现学院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规划、与产业转型升级同步实施;有利于把握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走向,科学合理设置、调整专业;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办学,形成联合培养机制;有利于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学院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学院的技术熟化能力,提高学院的服务社会能力。【更多】

话题四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的师资力量如何?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何举措?

  

  张宗军:学院配备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德国杜伊斯堡大学终身教授、研究员担任终身名誉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担任船舶工程技术、机器人与智能自动化等专业带头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担任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带头人,打造了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建立人才引进常态机制、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师资互通有效机制,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以及名师、名团队引领计划等途径,多元引进,强化培训,校企互通,实现师资队伍数量的充实,结构的优化。【更多】

话题五学院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方面有何举措?如何通过与行业合作,更好地发挥“海洋特色”?

  

  张宗军: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学院发展的需要,目前探索了以下几种合作办学模式。

  一是集团化办学。2015年9月成立了食品行业、水产养殖行业2个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实行理事会制,各成员之间将在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对接合作,实行双赢。

  

  二是校企合作办学。加强与全市重点企业在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共建共享。1、教学见习模式。与46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认知,搭建了学生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平台。2、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模式。与黄海造船有限公司、鸿远化工有限公司、海之宝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认知,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信息共享、技术攻关等服务,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船舶工程系为某造船有限公司解决了罩网渔船伸长臂断裂的技术难题,帮助企业突破了转型过程中的技术瓶颈。海洋水产系帮助墨西哥水产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攻克了美国肉参繁育生产难题。

  

  3、合作经营校内实训基地模式。利用学院的设备、场地,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参加实战练习,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目前与厦门优优汇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优优汇联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基地”;与泰祥集团共建“泰祥集团CBO电商校园园区”;与哈尔滨工程大学、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船舶运动控制与系统技术工程中心。明年计划船舶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将建成游艇制造实训基地,海洋水产系、食品工程系将建成动物饲料研发基地。4、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院设立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远洋渔业船员培训基地”、“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技术培训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金蓝领高级工培训基地”、“荣成市人才培训中心”,目前已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省基层渔业技术人员培训、中级职务船员换证培训、渔业安全生产培训、电子商务培训、再就业职工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人员约3600名。

  

  三是校校合作办学。关于国内合作情况。一是建立资源共享合作,聘请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哈理工荣成分校教授担任系主任、院长助理,直接参与学院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学历直通车合作,目前正与有关大学商谈“3+2”专本连读事宜。关于国际合作情况。一是与韩国金泉大学、中源大学,墨西哥自治大学海洋研究中心,墨西哥国立梅里达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围绕人才培养、师资交流与教学科研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二是与德国杜伊斯堡微生物学、感染学及职业医学研究所合作,签署协议将其研究所搬迁到学院内,开展微生物学、感染学、职业医学等教学科研工作,为学院提供相关课题及技术资料,搭建科研创新及学术交流平台。【更多】

话题六有人说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您怎么看?您认为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学生的就业情况会怎样?

  

  张宗军: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改善民生的前提和基础是比较充分的就业。当前,就业工作既面临总量压力,又存在结构性矛盾。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新常态。我认为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走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通过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来改善劳动力的结构及素质,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拓展就业创业空间,通过就业来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学生未来就业情况

  

  学院今年是第二年招生,我们已经将学生就业工作纳入学院议事日程,在完善已有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校企合作也建立了一批就业基地,为学生将来的对口就业、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学院还与国外有关大学达成合作意向,为学生的出国深造、就业提供机会。另外,从市场对人才需求调研的情况看,特别是中韩双边自由贸易区协议的签署,进一步促进了电子商务、海产品的精细加工、造船机械等行业的发展,企业对技术型和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很大,所开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好。【更多】

话题七作为一所年轻的高校,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在未来有何规划?

  

  张宗军:学院将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文化引领,彰显“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化开放式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将学院建设成海洋特色鲜明,重点专业优势明显,多专业协调发展,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开放式技术型和高层次技能型海洋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到2020年,形成船舶工程、航运商贸、水产食品及生物医药、机器人与智能自动化、艺术设计五大特色专业群,专业总数保持在25个左右,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万人左右。同时积极开展终身教育,扩大非学历教育规模和成人教育规模,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0000人次以上。【更多】

载入中...
undefined

undefined
分享到关闭

分享按钮不再出现?

确定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