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教育 >研招资讯>正文

教育时评:别动辄拿考研热度说事

A-A+2015年10月14日09:16中国青年报评论

  真正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如何提高青年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提高研究生报考的“生源质量”,以及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刘化喜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0月10日正式开始报名,并将持续到本月31日。有媒体报道,北京多所211高校研招办负责人表示,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可能会略有下降。按此预测,今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将是继2014年、2015年两次减少后的“三连降”。(《北京晚报》10月9日)

  有意思的是,每到研究生报考季节,媒体最感兴趣的似乎就是报名人数。不但热衷于统计报名人数的绝对数量,而且很喜欢研究人数的升降,并就此敏感地“解读”出背后的奥妙。报名人数上升则惊呼考研热潮到来,下降则感叹考研降温,研究生吸引力不再。也许正是在这样的主导思维下,很多媒体才会在今年报名刚刚开始,就开始研究报名人数“三连降”的现象,并讨论起研究生教育“风光不再”的缘由。

  今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究竟是升是降,现在还言之过早,毕竟正式报名才刚刚开始。再说,即便报考人数确实下降,就代表研究生不受欢迎了吗?这样的逻辑明显失之武断。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是个基本的教育规律,事实上,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高考报名人数从2009年开始就一直呈下降趋势,现在轮到研究生报名人数减少了,有何奇怪?更何况,除了适龄人口的减少,研究生报考人数还受到推免入学、出国留学、自主创业等政策或社会因素的影响。

  报考人数的增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本就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抛开各种客观因素不谈,即使报考研究生人数的升降纯粹是出于本科毕业生的主动选择,也未必能得出考研升温抑或降温的结论。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即便是在高等教育早已走入大众化的今天,研究生教育依然被认为应当划属精英教育。可是考察整个考研群体,真正出于学术兴趣而选择考研的比例,到底有多少呢?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14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5.6%的受访者认为考研是因为对学术研究有兴趣。本文开头的新闻报道中也说,很多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再把考研作为第一选择是因为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并不比本科生小。换言之,不管是在2013年考研人数达到峰值的时期,还是在考研人数可能下降的现在,很多人选择考研都不是真正对学术研究感兴趣,而更多出于对就业形势的考量。好就业则先就业,不好就业则考研躲两年。考研人数异化成为了就业形势的风向标,这样的数字高低,又哪里是真正意义上研究生教育的“冷”“热”!

  高等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研究生教育当然不可能回避毕业生就业情况。但是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并不能完全与就业率画上等号,更不能拿研究生报考人数简单衡量。由于人口数量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影响,研究生报考人数在一定规模内的适当增减其实都属正常现象,没有必要过分解读。真正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如何提高青年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提高研究生报考的“生源质量”,以及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一定意义上来讲,研究生报名人数减少或许也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常态”,它传递出的更大信号在于,高等学校跑马圈地式的规模扩张时代或已结束,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是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之策。

  (作者系淮阴工学院教学评估中心副研究员)

》》更多“山东高考”新闻请点击:2015山东高考网上高招会《《

保存|打印|关闭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