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山东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打造冀鲁豫地区职教先行区为目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依托科研资源、专业人才等优势,以项目带动、多元服务等为抓手,因地制宜,对临清市、莘县7个乡镇低收入村进行精准帮扶,培养一线技能人才和服务人才,解决产业难题,支持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创新制度化特色社会服务机制,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平台。

  根据《关于确定2018年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选派科技人员及开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学校主要领导领衔的、相关部门广泛参与的、强有力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具体实施各项帮扶工作。一方面争取市支农资金农业科技项目和安排院级“乡村科技帮扶计划”项目对帮扶予以优先支持;另一方面在市、县科技局的指导支持下,根据扶贫领域,严格选拔各专业教师,最终确定畜牧兽医专家葛长城、王海丽、果树学专家王闯、生态学专家刘殿红、信息学专家范国渠、园艺保鲜学专家刘敏、蔬菜学专家徐宁成为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选派科技人员。科技帮扶实行项目化管理,由帮扶专家与对接县市科技局签订合同,明确帮扶内容,确定考核指标,确保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针对性。并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文件,做到有政策、有激励、有考核、有评价,形成学校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化特色社会服务机制,支持各位专家成功申报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建设“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平台。

专家到访百年古杏乡镇专家到访百年古杏乡镇

  二是依托科研优势,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拥有较丰富的科研项目资源,可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专家调研需求,精准对接帮扶对象,确定帮扶课题,通过项目的实施,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解决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培养农业生产技术骨干70余名。依托农牧科技系主持的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基于循环式水肥一体化的番茄高效基质栽培技术体系的集成与应用》和临清市牧青种植家庭农场对接,牧青农场冬暧式大棚蔬菜每亩效益提升2000余元。农场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吸纳周边农户用工1500余人次,农户年人均务工收入增加5000多元。在专家的帮扶指导下,牧青农场成功申报山东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山东省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科技帮扶专家养驴现场服务科技帮扶专家养驴现场服务

  三是依托人才优势,以多元服务为抓手,为乡村振兴带来惠民实效。

  依托学院人才优势,各位帮扶专家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农技推广形式全覆盖。专家采取上门技术指导、现场座谈、电话咨询、电话视频指导、网络组建科技帮扶群、支持帮扶对象来校学习交流、组织帮扶对象去企业参观学习等多元服务全覆盖,先后举办培训班40余次,为老百姓服务1500余人次;二是农业主体产业全覆盖,共涉及蔬菜、林果、水产、畜牧等农业各个主导产业;三是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全覆盖。专家将技术示范推广与生产各环节有机链接起来,实现从种子、种苗与农资供应、植保防疫、技术指导、农村电商等环节全覆盖。

  针对临清尚店乡的焦南和前焦两个村养殖规模小,饲养管理水平差,饲养条件简陋,养殖技术缺乏,养殖观念落后等问题,各位专家制定了详实的科技创新帮扶措施,给养殖户解决了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强调粮改饲工作,针对于养羊、养牛户推广青贮玉米种植,开展玉米青贮工作,扩大饲料资源。持续性的科创帮扶,降低养殖成本近20%,改善畜牧产品质量。提高个体农户年养殖业经济效益15000余元。

专家指导果树种植专家指导果树种植

  经过一年的科技帮扶工作,当地现代农业科技致富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有效保障。2019年4月12日,聊城日报以《临清8名高科技人才“牵手”重点贫困村借智脱贫方能走得更远》题目,对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帮扶团队对临清贫困村提供农业科技服务的事迹进行了报道,这是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在“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中展现其科技帮扶平台的一个缩影。10月8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社会服务团队”获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成功,这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在“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中搭建了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