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教育 >校园看点>正文

泰山医学院刘春华博士在国际期刊发表GPCR研究最新成果

A-A+2017年4月1日09:41新浪山东评论

  近日,新浪山东从泰山医学院了解到,泰山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刘春华博士以首位作者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2016年影响因子11.329)在线发表研究成果“Arrestin biased AT1R agonism induces acute catecholamine secretion through TRPC3 coupling”(“血管紧张素受体可通过Arrestin与TRPC3通道发生偶联而促进肾上腺素的急性分泌”),揭示了GPCR新的工作模式,研究发现发展血管紧张素受体下游β-arrestin-2亚型的偏向性配体有可能发展为更好的治疗心血管的药物。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非常重要的药物靶点,30%的临床处方药的直接靶点都是GPCR。正是因为GPCR在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性,相关研究已经获得了10次诺贝尔奖。然而,GPCR信号转导的内在机制和作用模式还在逐步揭示的过程中。

  传统的观点认为,GPCR的信号转导包括两个时相,第一波信号由G蛋白介导,一般在细胞膜上而且发生比较快(2分钟以内),而第二波信号则由拘禁蛋白Arrestin介导,一般发生在内质网上,比较慢(5分钟以后)。该文章在对进入2期临床的药物TRV027的研究时发现,拘禁蛋白Arrestin可以在血管紧张素受体激活时直接偶联并激活TRPC3,来介导肾上腺素的急性分泌(1分钟以内)。这一研究发现打破了GPCR领域的固有认识,说明不仅G蛋白可以通过与通道偶联来介导GPCR的第一波信号,Arrestin也可以与离子通道发生偶联,并在细胞膜上介导快速的GPCR信号。进一步,还发现血管紧张素受体下游的Arrestin蛋白亚型中β-arrestin-1的途径是不利的,而β-arrestin-2的信号途径是有益的。所以这一工作不仅揭示了GPCR新的工作模式,还说明发展血管紧张素受体下游β-arrestin-2亚型的偏向性配体有可能发展为更好的治疗心血管的药物。

  刘春华博士和山东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龚正博士为本文并列第一作者,泰山医学院为第二完成单位,山东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孙金鹏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

》》更多“山东高考”新闻请点击:2017山东高考网上高招会《《

保存|打印|关闭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闂備礁鎼悧鍐磻閹惧墎纾介柛銉戝浂鈧鏌涘▎鎰缂侇喖鐗撻弫鎾绘晸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