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2014海洋工程国际论坛”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论坛以“发展海工装备,支撑蓝色跨越”为主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外国专家以及全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130余人参加论坛,共同探讨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行业挑战,并对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论坛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黄岛区委、区政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海洋工程师协会(美国)主办;青岛市黄岛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承办。
论坛采取“1+3”模式,即一个主题论坛、三个分论坛。分论坛主题分别为“海洋油气装备”、“海洋船舶装备”、“海洋工程装备”。 在主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做题为“可应用于海洋平台的液压蓄能修井机”的报告,国际海洋工程师协会(美国)名誉主席徐立新做题为“海洋能源开发及海洋工程关键技术”的报告,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技术发展部装备处研究员陶黎敏做题为“中国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的报告,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秘书长杨双全做题为“我国海洋油气钻采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山东省国防科工办调研员董文照做题为“山东省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方向”的报告。其余30位各界专家学者在也分论坛中作精彩发言。
副校长李兆敏参加论坛并致辞,指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服务国家海洋战略为己任,不断强化海洋特色,重点推进海洋油气领域的研究。学校是国家海洋油气研究领域重大科技计划主要承担单位之一,有一支由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等众多专家学者组成的师资队伍。学校愿意扩大与世界各国相关组织与机构的交流,加强海洋工程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为科学地开发、利用、保护海洋做出贡献。
黄岛区副区长孙大贵表示,预计到202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将占青岛西海岸新区生产总值30%以上,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70%以上,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大力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以及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
“海洋工程国际论坛”是对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吹响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向海洋经济转型的号角,青岛西海岸新区将以此次国际性论坛为契机,建设我国海工装备的巨型航母,努力发展成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为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