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军地人才培养中心的重要平台,与古镇口部队装备部签订了《军民共建协议》,共建涉军涉海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开启了与军队联培联训、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军港与学校一体,开展即时培训
据了解,过去,古镇口部队在近百公里外的青岛市区建有相对独立的人才培训基地,人才、设备不够齐备,而且每次承训人次较少,耗时费力。位于古镇口融合区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毗邻古镇口军港。古镇口融合区牵线搭桥,促成学院与古镇口部队达成战略合作,把军民融合发展纳入整体规划和工作部署,依托学院独特的办学资源、品牌特色和区位优势,为部队提供急需专业人才培训服务。
由于学校距离军港近、教学设备齐全、资源充足,只要部队有培训需求,随时可派专人进港对接,第一时间订出培训方案,迅速启动培训活动,实现了来之即训,训则快成。与远赴青岛培训基地相比,同规模同类型培训任务可节约时间70%以上,节省交通、餐饮、住宿等军用开支60%以上,使部队腾出更多财力和精力心无旁骛地投入核心战斗力建设。
教学与实践结合,开展定向培训
在前期的培训中,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投资了10万元专门为官兵购买了一批同型号发动机,用于实习实训;对有培训需求但因特殊原因无法到学院接受培训的部队官兵,学院就把培训办到舰船上,把课堂搬到设备前,开展现场培训,切实提高了培训效果。对接舰船新装备技术保障需求个性化设置课程,建立了急需技能人才培训科目动态信息库,对船舶堵漏与维护、机舱设备管理、特种车辆液压系统维保、门座式起重机操作等一些跨专业、难度大培训任务,成立了由港口机械系、信息工程系、航海系、轮机工程系等相关部门、系部组成的项目化培训小组,提前到部队熟悉设备操作规程,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
近年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先后组织开展了近30个专题的培训工作,举办培训班18期,培训官兵近千人次。依托互联网“空中”教学资源,搭建面向官兵的开放性“码头远程实境课堂”,接入港口生产视频信号及海上雷达信号,开展基于真实案例与项目的情景培训。
岗位与就业贯通,开展长远培训
据悉,由于官兵流动性大、未来就业创业需求强烈,为此,学院将柴油机基本原理与日常维护、机舱设备基本维修技能、船舶电工、汽车修理、油机电站、搬运机械、特种车辆液压系统、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高级船员安全技能、海监安全应急实务等军地通用性强的课程列为基础专业课程,作为常规性培训科目纳入定期培训计划。一批学员先后获得了中级电动机械司机(门机)、初级钳工、初级电焊工等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在体制机制上,与有关部门和机构对接,拟探索实行船员、海员和军队士官学历与技术资格互认机制,打通军地人才培养使用的体制瓶颈,开辟军地人才共育共用、兼容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