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教育 >新闻播报>正文

中考加分乱象令人忧:拼爹、注水、一刀切

A-A+2014年7月18日09:48人民日报评论

  考生人数年年降,加分学生却年年增;家长钱捐得多,孩子就能加分;声乐特长加分考生居然唱歌跑调……在择校竞争日益激烈、录取“唯分数论”尚未完全打破的当下,许多中考加分项目走向异化,亟待重拳整治。

  考生人数少了,“猫腻”却多了

  今年中考,北京、武汉、杭州、济南、桂林等多地考生人数下降,然而,不少地方的中考加分考生人数却持续飙升。

  据统计,2010年至2014年,北京中考报考人数由10.2万下降到8.9万,加分人数却从9000余人上升至15786人,加分考生占全部考试人数近两成。无独有偶,今年武汉市中考报考人数6.24万人创“十年新低”,而升学成绩总分加20分、10分优录项目却增加5项,享受各项优录照顾人数高达3681人。

  “过去中考的择校压力较小,但现在高中择校竞争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加分的评判标准相对比较主观,弹性操作空间较大。这些因素是加分乱象背后最大的动因,也是为什么越发达地区乱象越多的原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拼爹、注水,乱象令人忧

  在考生人数下降的背景下,加分却愈演愈烈,随之暴露出的一系列加分乱象令人忧心:

  ——“拼爹”加分,“土政策”向“钱”看齐。梳理各省份加分政策,除多地对军人子女、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华侨归侨子女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优待外,亦有不少“地方色彩”浓厚的自选动作。如某省会城市规定,凡在该市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家子女可降低一个分数段(即10分)录取;还有城市规定引资100万美元以上的侨眷子女,在重点高中统招生和配额生录取时加2.5分,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统招生录取时加5分。

  ——荒诞加分“水分”高。纷繁荒诞的加分乱象不断见诸报端:天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摇身一变就成了享受加分政策的“支边军人”;“滑几步就摔一跤”的孩子,成了加分的滑冰特长生;因学校艺术节独唱一等奖而获声乐特长加分的考生,唱歌完全不在调上……中考加分的灰色操作空间,滋生了大量“猫腻”。

  ——少数民族加分“一刀切”。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这项各省份多年来普遍存在的常规动作近年也频遭质疑。“有一次孩子回家一直吵着要把户口也变成少数民族,还追问到爷爷家和姥爷家的根源,看能不能发现少数民族的细枝末节。”北京一位家长说,孩子班级统计的少数民族学生不在少数,“平时压根看不出来,家都在北京本地,和其他孩子一起上课一起放学。”

  乱加分有损公平,需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

  “公平是教育的生命线。中考对学生的考察应该根据分数和能力来配置,加分项目应该少而精,科学设置。如今很多加分被人操纵,客观上为腐败打开了方便之门。”湖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王学杰说,诸如“拼爹”加分、巧立名目之类乱象,本质是向富贵和权力阶层倾斜,让升学从某种程度异化为“金钱标准”和“权力标准”,严重损害教育公平。

  据了解,哪些项目可以加分、加多少分等问题上,不少省区市都有自由裁量权,这为权力寻租留下了机会。在有些加分项目上,判断某个学生是否符合加分条件的标准和依据不明,完全取决于考官的主观判断,对加分项目的考核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储朝晖建议,破解加分乱象根子在于不能将学生的评价权交给行政组织,要引入第三方的权威评价机制,建立多元的、客观的标准和专业的规范,“比如高中对于初中提供的加分学生要有严格的审核,一旦发现问题就下调选拔学校的信誉等级,才会形成制约。”

  针对目前尚不完善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储朝晖建议,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也不能“一刀切”。“对于确实偏远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考虑其教育背景和条件差距的情况下,可以加分。但对于从小就在发达地区接受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加分应该更加慎重。”

保存|打印|关闭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