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黄海学院秉持“知行合一”校训,紧密贴合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定位,不断筑基强体,实施学业+产业+创业“三业融合”育人战略,全要素、深融合、高引领、强支撑地完善学院+产业园“院园合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增强学业汇智、产业聚能和创业助行合力效用,并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和工作室载体,理实一体推进项目化教学,提升工作室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落地于产教融合、专创融合和校地融合,为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全三制”的双创教育工作保障机制

  学校通过实施“一把手”工程,构建和完善了全员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全覆盖的教育教学体系和全方位的双创服务体系,以此推进“三业融合”工作有效开展,并结合产、学、研、创实际需要,熔炼并创新双创工作联动协调机制、“院园合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创新创业专项资金资助机制,为落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供保障。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协同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双创教育及实践工作开展提供便利条件;组建296人的创新创业导师库,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发挥大学生创业者协会、KAB创业俱乐部联动协同作用,激发学生投身双创实践的积极性。学校现已建成27400余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影视产业孵化园“一地三园”,实现了政、校、行、企多主体协同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2024年,学校授权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出版题为《坚持“三全三制”“四融四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

  “三领三融”的乡村振兴生态赋能举措

  学校整合本土资源优势,实施“党建引领、校地融合”“创新引领、产教融合”和“实践引领、理实融合”战略,不断拓展“三业融合”的场域空间,广泛搭建区域乡村振兴新平台,着力构建和优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新模式。为赋能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建设,学校联合青岛西海新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先后与灵山卫街道、六旺镇、藏马镇、海青镇及省内镇街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创新理念、人才支持、技术服务等送到田间地头。2022年5月,董事长刘常青担任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振兴与温暖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更通过“打包式”推介各级创新创业政策、“造血式”扶持创新创业项目、“接续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追溯式”验证实践成效等,汇聚创新创业型优秀人才,助力地方乡村产业振兴。

  “三体支撑”的产教融合育人实践模式

  学校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专创融通、理实贯通的“两翼”协同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室为载体、以现代产业学院为母体“三体联动”,凸显出产教融合、项目孵化、技能提升、成果评价“四阶递升”综合成效。学校先后荣获科技部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共青团山东省委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省级创客之家、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省级产业学院、省级高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等授牌。现已与华为集团、山东网商科技集团等建成14个现代产业学院、百余个工作室,实践经验在山东省内41所高校推广。近年来,学校共培育16位省级创新教育导师库专家,涌现出室内设计行业“奥斯卡”奖获得者高金梁,全国操作技术能手苗立岐,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张保才、“齐鲁最美大学生”王大志等优秀学生,以及韩青峰、宋培璞、王乃墩、程文明等一大批创业带动就业学生典型。

  “三业融合”的人才培育实践辐射成效

  学校坚持上下联动、内外协同推行“三业融合”育人战略的实践,发挥了深融合、强链接和广辐射作用,为探索以民办机制建设产教融合一体化现代园区大学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师生同创、企生共创和学生自创能力。相关成果入选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成果展(HEEC)名单。典型案例连续三年参展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实现了由融合机制引领到集群化培育再到生态圈构建“三连跳”。其中,2020年10月,学校以专创融合为抓手促进应用型转型案例受到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推介;2021年3月,学校院园合一的协同机制案例入选教育部首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秀案例;2022年3月,学校院园合一机制下基于工作室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案例入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多角度报道了学校实施“三业融合”育人战略培育“敢闯会创”应用型人才成效情况。自2018年学校跃居中国民办大学创业竞争力300强榜首以来,现已吸引4786名各界人士到校参观、交流。

  (通讯员:于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