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1。学院概况

  文学院是济南大学建制最早的学院之一,拥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两个师范类本科专业,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两个新闻传播类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和出版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在校本科生1900余人,研究生近300人。

  文学院学科专业发展大事记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9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40人,拥有一支以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齐鲁文化英才为代表的教学科研队伍。先后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师院校教师奖、山东省优秀教师奖、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

  近年来,文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建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获批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8项,出版、参编教材20余部。专任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千余篇,出版学术著作8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含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8项,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获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重大奖并一等奖。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100余项。

  2。学科专业优势

  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三大学科,拥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两个师范类本科专业,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两个新闻传播类专业(按新闻传播大类招生,学生二年级进行专业分流),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和出版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

  学院以“突出学术特点,提升学术层次,力争学术创新”为指导原则,致力于学科建设。现已形成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近代文学与文化、文艺美学、性别文化与女性文学、汉语词汇学、媒介文化等较为特色研究方向。拥有山东省女性文学与性别文化研究中心、山东省出土文献与文学研究中心省级学科平台2个,校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

  在四个本科专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济南大学获得“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工程”财政支持的十大专业之一,2021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2024年完成师范专业认证中期检查。广告学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文学院学科专业布局

  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引领驱动应用型学科新闻传播学、传统基础学科历史学学科专业协同发展,探索“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双规格局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两大学科门类并行高质量发展,是文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

  3。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教授20人、副教授40人,73人拥有博士学位,拥有一支以国家级领军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齐鲁文化英才、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海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科带头人为代表的教学科研队伍,专任教师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山东省优秀教师、丁玲文学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教师奖、济南大学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奖、青年教学能手、优秀实践教学奖等荣誉。

  文学院部分教师风采

  4。教学科研成果

  文学院致力于以高质量学术成果推动本科教学。专任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千余篇,出版学术著作8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含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8项,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获省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重大奖并一等奖。

  近年来,专任教师共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和科研奖励53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山东省精品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校级一流课程10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累计共建成各类各级高水平本科课程25门。

  文学院部分教学获奖

  5。人才培养

  守正创新,以经典涵养品德。借鉴传统书院的教育模式,创办“舜耕书院”,针对学生“思辨智慧不足、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提出回归经典,开展通过经典阅读涵养品德、培育创新性思维的探索。

  文学院舜耕书院系列活动

  课用合一,以应用检验教学。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开展“舜耕书院”系列学术报告会、中华经典诵读大会、普通话大赛、年度辩论赛、“青笋剧团”等活动;同时,强化实践教学,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支教、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教与学、学与行结合。

  文学院国学达人活动

  科研驱动,以科研反哺教学。多年来,文学院专任教师获得了丰硕科研成果,老师们将科研成果引入本科课堂教学,能够保证专业课程的“两性一度”,为学术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文史交融,以一专带动多能。文学院专业涉及文学和历史学两大学科门类,鼓励学生参与文学经典研读、历史文化研究、文学创作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素养,培养语文、历史学科“一专多能”型师范人才。同时,新闻传播类专业近年来也在不断深化新文科建设,增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新文科人才。

  近五年来,文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作文大赛、山东省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山东省微电影大赛、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美好山东”短视频大赛等科创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100余项、省级奖项560余项,学生在主持各类科创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方面也成果丰硕,成效显著。

  文学院部分学生获奖证书

  学生升学就业方面也有不错的成绩。近五年来,综合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考研成功率在20-30%以上。

  6。学院特色活动

  学生在文学院除了能够在高水准的第一课堂中不断提升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通过组织各种极具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使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

  青笋成竹:以学院品牌社团、全国百强文学社团——青笋文学社为核心,下设青笋剧团、青笋读书社、孔子学堂等团队,配合学校学院及校外文化交流,定期组织话剧演出等活动。

  文学院青笋剧团演出

  国学达人:突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化底蕴,与学校、学院的各项文化活动相结合,引导与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的学习研讨,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经典润身:以舜耕书院、孔子学堂为平台,以经典阅读课程为依托,与导师制密切结合,持续进行主题阅读、经典阅读活动,带领同学们在阅读经典中增强文化自信,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初心致远:以“初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支教工作,下设支教服务队、社区服务队、实践服务队、敬老服务队,定期进行各种支教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等,现已经形成“四点半课堂”“暑期三下乡”等品牌活动。

  文学院初心志愿者团队组织社区文化活动

  二、专业介绍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两个师范类本科专业,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两个新闻传播类专业(按新闻传播大类招生,学生二年级进行专业分流),三个招生本科专业和大类都不提科目要求。学院建有舜耕书院、微格教室、智慧书法实训室、虚拟演播教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等,阅览室拥有纸质图书3万余种,面向全院师生开放。

  1。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1.1 培养目标

  立足山东、辐射全国、服务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职业道德,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牢固,具备较强的语文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能够胜任中学及其他教育文化机构的语文学科教学和教研工作的中学语文教师。

  1.2 专业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创设于1978年,199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济南大学文科院系中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2004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现为博士点建设培育学科。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3年入选“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工程”建设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是济南大学第一个通过二级认证的师范类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拥有一支专业基础好、素质过硬、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73%,具有博士学位者占比90%,5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生师比14:1。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齐鲁文化英才、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海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科带头人、济南大学龙山学者等人才称号者8人。

  1.3核心课程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美学、比较文学、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教育学、心理学。

  2。历史学(师范类)

  2.1 培养目标

  历史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和研究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历史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中学及相关科研部门从事历史学教学、管理以及研究工作。

  2.2 专业特色

  历史学专业拥有一支专业基础好、素质过硬、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14人具有博士学位。

  历史学专业采取“理论教学+学术训练+专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培养方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史学人才,并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紧扣师范主题,从历史学与教育学两个学科角度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教师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学专业教师。另一方面,重视学术训练,不仅要求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学学科知识体系,而且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技巧,鼓励学生考研进一步深造。图为历史学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博物馆进行现场考察的照片。

  2.3 核心课程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教育学、心理学。

  3。广播电视学

  3.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当今新兴传媒业态对高校新闻传播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围绕智能媒体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广播电视学、传播学、新闻学理论与知识技能,具备较高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敏锐新闻嗅觉和创新精神的全媒体跨界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胜任广播电视媒体及其他新闻传播相关行业部门的采访编辑、节目主持、节目制作、节目策划、媒介经营管理、新媒体运营、自媒体运营等工作。

  3.2 专业特色

  广播电视学专业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依托,与广告学专业构成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于2010年获批,2011年招生。目前在校生320人,现已经培养10届毕业生970余人。2018年获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

  广播电视学专业构建的“卓越新闻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特色并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专业依托大文科背景,根据学科和区位优势,以“人文+技能”为培养目标,在全面提升学生新闻传播能力的同时,在影视编剧与制作、影像文化传播、新媒体新闻采编实务、纪录片微电影创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近十年,学生在各级专业影像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市级奖项200余项。

  3.3 核心课程

  新闻学、传播学、新闻采编实务、视听语言、中外新闻史、广播电视概论、影视艺术概论、非线性编辑、电视摄像与节目编辑、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新闻评论。

  4。广告学

  4.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媒体传播及市场推广的行业和社会需求,围绕行业及社会对跨界融合型广告人才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媒介技术及媒体发展需要,掌握广告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具备广告营销、公关策划、品牌传播能力,具有深厚的文学和文化素养,毕业后可在广告、宣传、文化传播、公关等行业从事文案、策划、执行、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2 专业特色

  济南大学广告学专业设立于2006年,现已培养14届940余名毕业生。2018年获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2022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目前山东省没有广告学的国家级一流专业,济南大学广告学专业是山东省唯一的文科背景省级一流专业,在省内处领先位置。

  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有三大特色:

  一是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联合信息学院、美术学院、商学院共同建设师资团队,在奠定传播学、广告学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文案创作、平面设计、配音合成、视频制作等多种表达形式的培养,学生可以获得人文素养、创意策划、市场营销、软件操作等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传播潜力。

  二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培养模式效果显著。把专业课程与高水平的专业赛事结合,用来自行业、企业的真实选题强化训练创意及表达执行的能力。十几年来,学生在大广赛、学院奖等专业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60余项,省级奖项400余项。

  三是联合优秀校友开展产学合作。十几年来广告学专业毕业生已经在广告、公关行业以及各类媒体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经常返校与学弟学妹座谈交流、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建立长效性“传帮带”机制,联合校友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参与行业真实项目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优秀校友让学生有了直观的榜样和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

  4.3 核心课程

  广告学、新闻学、传播学、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媒介经营与管理、品牌管理、广告媒介研究、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新媒体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