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共青团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坚强领导下 发扬“三牛精神”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团建,推动各项工作,塑成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呈现出青科大共青团2021年该有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吧。

  2021年是学校共青团的“真抓实干·攻坚突破”年,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实化“六个驱动”理念方法,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实现了共青团全面起势。

  1、构建“100+10”党史学习教育格局

  学校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构建“100+10”党史学习教育格局,将学习教育过程中激发出的爱党、爱国、爱校热情转化为服务学校党政工作大局和团员青年成长的扎实行动。

  党委书记马连湘为学校青年学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授旗,并两次为青年学生讲专题党课。

  团山东省委书记刘天东来校调研共青团工作,考察指导共青团党史学习教育,就业创业等工作。

  团省委副书记尚胜波来校调研,考察指导我为青年办实事、青马工程等工作。

  校院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组建校、院两级学生会党史学习班,扎实推进100项主题活动。

  启动共青团“思想力赋能组织力”读书行动,发出《团员青年在“学”字上下“苦功夫”》的倡议,校团委红色书墙、成长书架面向全校青年定期开放。持续开展个十百千万读书工程,学校研支团在西部募捐千册图书,事迹被中青网等国家级媒体多次报道。

  扎实开展“我为青年办实事”主题活动,为同学办实事40余件,定期通过公众号进行公示。一年来,四方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进行整体改造、尚舜报告厅完成了音响设备的升级;共享单车解决学生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设立运动打卡点、配备运动器材,助力学子落实“体育强国”目标;“一次办好”程序让师生申请场地省心省时省力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提升了科大青年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青马工程”培根铸魂

  实施校院两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校级“青马工程”覆盖学员1272人。

  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举办学生会骨干“领雁训练营”、团支部书记“基雁训练营”、创新创业先锋“创雁训练营”培训讲座共24次。

  邀请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刚,十大杰出青年邵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潘妍妍、青年崂山学者石晨旭为主讲嘉宾,巩固对广大团员和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

  3、“挑战杯”科创赛事服务学科建设

  完善“挑战杯”竞赛“院-校-省-国”体系,支撑学科建设,服务党政中心工作。

  荣获“挑战杯”竞赛红色专项全国特等奖,山东省“优胜杯”,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第十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山东省特等奖4项、一等奖2项。

  4件作品入围全国“挑战杯”决赛,2件作品入围全国终审决赛并参与全国金奖角逐,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学校“挑战杯”竞赛国家层面上数量和质量的“双跨越”。

  4、社会实践取得育人实效

  教育部、团中央发文表扬学校积极参与“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获评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16支团队入选全国百强、位居全省前茅。

  22支团队入选团中央专项,13支团队入选国家级推普团队,位居全省首位,累计获省级及以上获奖163项,再创新高。

  全面提升实践育人质量,组建1035支实践队、22916名青年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人民日报等3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报道。

  5、志愿服务更有温度

  服务学校中心大局,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老生返校及迎新工作,组织5000余名青年志愿者,探索“一对一”志愿服务新形态,以“风雨兼程、日夜赶程、服务全程”的姿态,在7天共126小时里,为3000余名老生、10427名新生提供“一对一”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传递家的味道、诠释家的温暖。党委书记、校长亲临一线慰问志愿者并给予充分肯定。

  “小漫姐姐”的“心灵橡皮擦”入选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

  组织3000余名青年学生参与全国人口普查、千山峰会、2021年青岛马拉松、第十四届学运会等志愿服务工作,提升了学校美誉度,向社会各界展示了青科大人才培养质量。

  6、构筑“有魂有料有彩”校园文化新格局

  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持续打造共青团“思政大课”,实现全校万名学生全覆盖。

  “永远跟党走”红色校园文化展演、“科大情·强国梦”2021年迎新生庆国庆师生文艺晚会开创校园文化新高峰,构筑起“有魂有料有彩”的校园文化格局。

  组织开展迎新晚会、国学达人挑战赛、成语大赛、诗词大会、一站到底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6000余次,活动覆盖90%以上的学生。

  7、“以体育人”推动体教深度融合

  全面推进体育综合改革,学校获批山东省高校体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成立校院两级共21个大学生体育联盟,制定《大学生体育联盟章程》统筹学校各级各类联赛组织,形成人人参赛的良好氛围。

  举办“秋之实”体育文化节,开展校级大型体育联赛9项,院级联赛200余项,总覆盖人数17000余人,体育类社团共计162个,覆盖所有学院。

  党委书记马连湘为首届青年学生跳绳大赛“鸣笛开赛”,校长陈克正领跑大学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校园跑,举办首届“爱体育·兴科大”毕业跑,“体育+思政”育人效果显著。

  山东省跳绳大赛获7个一等奖,帆船队获全国学运会冠军,本年度累计获省级及以上体育奖项30余项。

  募集资金50余万,设立校园红色打卡点20个,全面助推体改走实走深。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青年报》头版、《中国教育报》头条等40余家国家级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8、“希望小屋”为梦想赋能

  建成希望小屋55间,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前列,阳信县委致函学校党委感谢。

  坚持“四个融合”促进“四个赋能”工作思路,探索团支部—希望小屋“点对点”志愿帮扶机制。

  通过“志、智、勤、德”立体式帮扶深入开展团支部定点结对服务工作,希望小屋“1+1≥2”模式成效显著,实现了“一间小屋温暖一片人”的社会效果和育人实效。

  9、“青鸟计划”凝聚青春力量

  依托“青鸟计划”平台,坚持“一个中心”、确保“两个精准”、依托“三支队伍”,做好“四个对接”,加大“互联网+”支持和服务,全力促进人岗对接。

  拉紧人岗对接纽带,先后吸引青岛、淄博、滨州、菏泽等地来校建立青年驿站11个;平台注册人数达3673人次,通过平台共推送就业信息岗位2万余人次;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岗位推荐、平台推荐、专场推荐6000余次;参加青鸟计划现场直播招聘6场次,受众达到10000余人次。

  10、“作风整顿”成效显著

  扎实推进共青团作风整顿提升,获评全省示范单位。“三力一度”显著提升。

  树立大抓基层导向,拨付专项资金支持“团聚力” 1+X+1 卓越团支部建设,学校化工实验171班团支部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

  学生会、研究生会完成组织改革,顺利完成从“瘦身”到“强身”的转变。严格执行学生会述职评议制度,深化网上工作机制,纵深推进“从严治会”。优化校院协同工作管理办法,协同开展活动30余次、累计覆盖人数10000余人。

  学校作为高校唯一代表在全省共青团骨干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这是学校近年来首次在全团规模会议上发言。

  一年新春至,硕果累而丰。新优势、新发展、新突破是再次起航的催动剂,2021青科积极奋进,2022秉初心赴前路。山河远阔,你我一同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