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城市频道 >城市关注>正文

孙伟: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提高农民工待遇

来源:齐鲁网2014年11月17日【评论0条】字号:T|T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这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最近,山东省常务副省长孙伟做客齐鲁网演播室,就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等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山东省常务副省长孙伟接受齐鲁网专访。(孙长征 摄)山东省常务副省长孙伟接受齐鲁网专访。(孙长征 摄)

  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提高农民工待遇

  孙伟强调,收入分配制度是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山东已连续6年将一半以上的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财政支出直接用于民生的比重达到57.1%。

  从农民工待遇来看,目前,山东农民工总量已达2300多万人,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去年9月,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含金量高,对农民工关注的许多问题,在政策上都有突破。比如,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难问题,文件要求,对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允许在初中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就地报名参加中考,享受同等录取政策。针对农民工担心落户城镇带来的问题,文件明确,落户城镇的农民工,在5年内继续执行原户籍地的生育政策,是否出让宅基地和依法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完全尊重农民工本人意愿,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回。

  为保障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山东这些年连续提高了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标准,并完善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和企业薪酬调查等制度。据调查,山东离开户籍所在乡镇的农民工,月均收入为295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标准每年平均增长10%左右,2013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为1500元、1350元和1200元三个档次,进入全国一类地区。

  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山东省全面实施“一书两金一卡”制度,即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企业与当地政府,分别签订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目标责任书;在建设领域和欠薪易发行业,普遍建立用人单位缴纳工资保证金制度,一些市、县(市、区)还建立完善了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全面推行农民工实名制工资支付银行卡。与此同时,加大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力度,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年终还集中进行农民工维权的大要案查处。今年1-9月,全省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受理相关案件1万多件。通过专项检查,为16万多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7.5亿元。其中,为近8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2.6亿元。全省农民工工资拖欠比例降到0.7%,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为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从今年8月起,山东省又实施了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三个3年行动计划。

  其中,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要求每年对180多万农民工开展各类技能的实名制培训,目标是使有培训愿望的农村转移劳动力,都有机会接受一次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使企业在岗的农民工,普遍得到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得到一次创业培训,确保无就业技能的农民工掌握一定就业技能,有就业技能的农民工就业技能有较大提升。

  通过实施权益保障行动计划,实现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农民工工资提高到合理水平,工资基本无拖欠,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大幅度提高,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人身安全健康权益得到切实有效保护。

  公共服务3年行动计划方面,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达到120万人以上,就业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农民工随迁子女全部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城市规划区内建筑施工现场的农民工宿舍,100%达到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所有农民工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相信,这三个3年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必将大大改善对农民工的服务与保障。

  孙伟介绍,山东不断加大力度,落实同工同酬分配原则。明确要求,在机关事业单位,不管是劳务派遣还是人事代理、劳动合同制或其他用工形式,对创造相同工作业绩的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基本相同。对全省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进行了规范,部分编外人员的工资收入已经达到或接近同岗位、同等资历人员的收入水平。下一步将研究制定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同工同酬原则的具体政策,把落实同工同酬与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结合起来。 提高乡镇工作人员收入水平 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

  受经济发展及基层财力水平影响,长期以来,我省基层特别是乡镇公务人员,包括机关干部、教师、医生等,收入水平一直不是很高。为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艰苦岗位流动,山东从今年开始,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公务人员,按月增发津贴补贴,并重点向艰苦偏远困难乡镇倾斜。

  据统计,到今年10月份,全省共有123个县(市、区)的949个乡镇(街道办)已兑现落实到人,占应执行提高津贴补贴乡镇的67%,月人均提高津贴补贴达到292元。为支持基层落实好这项政策,省里加大了对下补助力度,去年以来共落实补助资金24亿元。

  同时,山东还着力缩小地区之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差距,对区域内县直机关收入差距较大的市,采取暂停了审批市直机关调整津贴补贴申请等方法,督促其加快缩小地区差距。各市也加强了对所辖县(市、区)津贴补贴的管理。目前,市本级津贴补贴最高水平与最低水平的差距已缩小到1.6倍,县本级已缩小到2.5倍。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缩小收入差距

  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涉农投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已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城乡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2.85:1缩小为2013年的2.66:1。孙伟介绍,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上,省里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大了倾斜力度。

  一是加大涉农补贴力度。2014年,结合中央财政支持,省级共安排各类支农惠农资金882.4亿元,比上年增加52亿元,其中,仅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畜牧良种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业保险补贴、农村户用沼气补贴等直接用于农民的补贴就达39项,资金规模达到458.9亿元。拿种粮农民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来说,2013-2014年,山东共落实补贴资金155.2亿元,补贴标准为125元/亩,比2012年每亩提高5元,惠及种粮农户1335万户。

  二是改革转移支付制度。从2010年起,山东率先在全国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四年来省级结合中央补助,累计安排奖补资金424.1亿元,帮助财政困难县消化财力缺口。2013年,困难县人均支出达到3074元,比上年提高468元;全省县级财力均衡度达到71.3%,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同时不断加大向西部困难地区倾斜力度。今年1-9月份,省财政共安排西部困难地区各类转移支付681亿元,占全省对下转移支付总量的55.2%,比去年同期增长15.8%。目前,省级对西部6市的义务教育、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重大民生政策,平均补助比例达到70%-80%,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各市。

  三是优先保障涉农投入等重点支出。孙伟表示,当前各方面支出需求都很大,在政府财力总体有限的情况下,大力压减一般性开支,重点加大对农村和困难地区的投入。2013年,省级“三公”经费支出比2012年下降了 21%,今年“三公”经费预算比去年预算又下降了14%。节省下来的这些资金,主要用在了保障涉农投入和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上,对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发挥了积极作用。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让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山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生建设,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目前已形成了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为补充,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多项制度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养老保险改革方面,着眼于保障群众老有所养,努力消除群众后顾之忧。

  2011年底,山东省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两项制度的全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都有了制度保障。但由于两项制度分设,缴费档次和标准不一样,待遇也不一样,而且不便于统一管理。因此,2013年,我省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档次全省统一为100元至5000元12档,城乡居民可自主选择缴费档次,享受到了同样水平的养老保险待遇。到今年9月底,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472.6万,1337.6万名60岁以上居民按月领到了基础养老金。

  山东省已连续10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目前,每月人均养老金达到2346元,360万企业退休人员得到了实惠。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也由每月65元提高到了每月75元。

  到今年9月底,全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341.6万,比去年增长3.6%。同时,将被征地农民纳入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对新征土地人员实行“先保后征”,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对上世纪由于历史原因,在企业工作但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退休人员,从2011年11月开始,通过一次性补缴15年养老保险费的办法,纳入了养老保险范围,按月发放基本养老金。到2013年底,全省共有19.6万人纳入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月人均养老金718.5元。

  在医疗保险改革方面,着眼于保障广大群众病有所医,努力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针对新农合制度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缴费标准和报销比例不统一,补偿方案不一致,为缩小城乡医保差距,今年1月,正式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工作,建立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各市根据实际,确定一个或多个缴费档次,打破城乡居民身份限制,允许居民自愿选择档次缴费。同时,合理确定门诊和住院起付标准、最高支付限额和支付比例,确保整合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总体待遇不降低。

  目前,全省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年度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到25万元以上,超过了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居民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到今年9月底,全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840.6万人,比去年增长1.7%。城镇居民医保参保2113.9万人,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农村居民医保参保5918.68万人,覆盖率达99%。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医疗保障。

  在总结新农合大病保险经验基础上,今年,山东省结合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即对参保居民年度住院医疗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后,个人负担1万元至10万元部分补偿50%,10万元以上部分补偿60%,最高补偿标准为每人每年20万元。考虑到与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保险的衔接,今年对患20类重大疾病发生的医疗费用,仍按病种补偿,明年起再统一按医疗费用补偿。半年来,已补偿大病患者33.9万人次、4.2亿元,大幅降低了参保居民医疗费用负担。

  2011年11月,山东启动实施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全省17市之间全部实现了异地就医互联互通。到今年9月底,全省联网医院达113家,结算6.9万人次,统筹支付9.77亿元,方便了参保人员看病就医,提高了结算效率,解决了异地就医看病贵、报销难、负担重的问题。

  为解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护理问题,省里确定,从明年1月起,在东营、潍坊、日照、聊城4市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探索建立社会化的职工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在失业保险改革方面,着眼于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努力促进其尽快就业创业。

  到今年9月底,全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128.3万人。为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连续8年提高了失业保险金标准,今年人均达到850元/月。

  2011年,山东建立了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到目前累计为失业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6153万元,减轻了因物价上涨对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影响。

  今年,省里出台了失业保险支持企业转岗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补贴办法,对符合条件、组织富余职工开展转岗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并在本企业安排工作岗位的企业,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此外,山东通过开展试点,将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小额贷款担保贴息等纳入了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范围。2014-2018年,省政府每年将从失业保险滚存结余基金中安排不少于10亿元,作为省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各市在按规定每年从失业保险滚存结余基金中安排市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今年1-9月份,全省失业保险支出各项补贴4亿元,受益人员28.13万人;补充小额贷款担保基金3.65亿元。

  在工伤保险改革方面,山东提高工伤保险金标准。到今年9月底,山东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399.4万人。为保障工伤人员基本生活,全省连续10年提高了1至4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目前,1至4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月人均达到2260元,生活护理费达到1435元,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达到954元。

  同时,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从今年5月1日起,将省属驻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纳入了工伤保险,为实现工伤保险职业人群全覆盖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另外,解决了工伤保险历史遗留问题。12.6万“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了工伤保险统筹。

  在生育保险改革方面,山东不断完善生育保险政策,巩固扩大覆盖面,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到今年9月底,全省生育保险参保1018.4万人,比去年底增加44万人,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保持稳定增长。提高服务保障水平,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机制逐步完善,基金共济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各地普遍实行了生育医疗费用按病种结算,部分市实现了生育医疗费个人零负担,职工生育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社会救助方面,山东省把帮扶困难群众、加强“老小孤残”保障摆到重要位置,有力提升了对困难群体的服务保障水平。

  今年,山东在全国率先以省长令形式发布了《山东省社会救助办法》,整合救助资源,健全救助体系,着力构筑“8+1+3”的社会救助体系框架(以8项救助制度为主要内容,以社会力量参与为重要补充,以核对机制建设、监督管理、法律责任3项措施为保障的社会救助体系)。

  此外,200个省直单位的3万6千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帮扶活动,共联系困难家庭3957户、8956人,向困难群众赠送慰问金、慰问品256.6万元。17市共有64.2万名党员干部联系困难家庭29.7万户、57.4万人,向困难家庭赠送慰问金、慰问品合计1亿多元。

  自2013年10月1日起,全省享受低保待遇的80-89岁、90-99岁老年人和所有100岁以上老年人,分别按照每人每月100元、200元、300元的标准发放高龄津贴,全省20多万老年人受益。

  自今年起,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根据其失能程度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护理补贴,全省大约有30万老年人受益。

  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方面,山东提高了离退休劳模荣誉津贴标准。从今年8月起,将离退休全国劳模、省部级劳模荣誉津贴分别提高为每月200元和每月180元;1979年以前(含1979年)获得上述荣誉称号的每月再增加40元;并向年满60周岁的省部级以上农民劳模发放同等标准荣誉津贴。

  另外,对全省穆斯林农户和城市穆斯林低保户发放牛羊肉价格补贴。2013年,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348.9万元,对全省穆斯林农户和城市穆斯林低保户共11.2万户,按每户120元标准发放了牛羊肉价格补贴。今年,又将补贴标准提高到了每户200元。同时,提高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生均经费补助标准。从今年起,山东省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生均经费补助标准从原来的8000元提高到了10000元。内地西藏高中班、威海海北高中班学生生均经费补助参照新疆高中班标准执行。另外,山东还研究设立省政府励志奖学金,鼓励在本省就读的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孙伟介绍,山东坚持市场化、社会化的改革方向,按照“开正门、关后门、堵旁门”的原则,继续深化公务人员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在全面完成已推出的改革任务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建立无房职工长效补贴机制,建立临时周转房制度等改革,进一步规范省直单位住房制度。去年以来,山东在抓好城乡居民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对省直部门实施了一系列住房制度改革。去年下半年,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举措,开展了兑现省直房改职工一次性住房资金补偿挂账。这项工作直接涉及489个单位、2万多人。经过各部门共同努力,到2013年底,已全部兑付完毕,共发放本金和利息3亿多元。1998年以来延续16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全部解决。

  孙伟指出,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高度重视,将深入调查研究,细致统计测算,加强风险评估,周密制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按照改革时间表积极推进,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2015年年底前完成全省党政机关公车改革任务。

  下一步,将重点建立社保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保待遇与缴费更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险发展、努力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坚持“三步走”

  孙伟称,近年来,山东立足全省教育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快了改革步伐。“三步走”,“第一步”是指前年和去年推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第二步”是指今年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第三步”是指明年将推行的高等教育改革。实际上,教育综合改革涉及面广,相关工作是叠加进行的,每一步都在向前推进。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近两年来,山东坚持把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有力支撑,作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和有效突破口,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进行整体设计,协同推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山东连续出台45个配套文件,建立了28项制度,在省级层面基本形成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走在了全国前列。

  以考试招生制度为突破口,建立上下衔接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路径。2012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春季招生考试制度,今年技能考试又首次采取实际操作形式。春季高考本科招生计划连续两年翻番,达到10400人,报考人数达到9万人。开展了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培养规模达到3520人。

  以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重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省财政投入9000多万元,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开发100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互通”制度,将试点扩大到所有合格中职学校,在16所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开展了合作培养试点。

  以实现产学良性互动为出发点,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明确9项税收优惠政策,将学生实习实训补贴和投保经费纳入公用经费补助范围。支持职业院校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业、开发课程,将企业生产服务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

  以优化结构和提高素质为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允许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总额的20%不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由学校自主聘用。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允许教学急需但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业人才参加学校招聘,待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再转为正式教师。将教学实绩、技能水平、技术研发成果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

  以加大和整合财政投入为抓手,完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把中职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对全省中职在校生全部免除学费。出台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对第三学年全额拨付公用经费。

  以深化职业教育办学制度改革为着力点,推进多元办学、教育家办学。推动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开展教师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社会保障待遇试点,去年以来省财政安排了1.4亿元支持民办高校建设。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按照教育家、企业家标准培养配备职业院校校长。

  以加强市域统筹为切入点,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山东调整了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及省级中职教育管理权限,将6所中等职业学校并入相应院校,省级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籍学历、考试招生、就业指导等权限下放到各设区市。我们还以市为单位建立了高中统一招生平台,建立了包含技工学校在内的职业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启动了职业教育专项督导。

  关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孙伟称,这是今年调研及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目前省里正准备在潍坊开现场交流会,研究出台《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

  近年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470多亿元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全省半数以上县(市、区)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已有59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开展“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建立全省统一的中小学职称体系,在全国率先增设中小学正高级职称,目前全省已有正高级中小学教师163人。整合取消各类检查评估评比达标事项74项,精简73%,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合作育人的机制正在形成。 但同时,孙伟指出,基础教育领域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困难,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未得到有效破解,人民群众关心的学生负担过重、综合素质不高、上学难、择校热等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政府和社会办学为了什么、教师教学为了什么、学生学习为了什么还没有搞清楚,校长、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孙伟表示,这些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孙伟说,如果考试招生制度不改革,仅仅是课程和教学方式改了,考不好怎么办?不能因为改革让学生吃亏,让家长吃亏。所以,教什么、怎么教改了,考什么、怎么考也必然随之改革。中考制度改革了,对学校和教师评价制度也要随之改变,用“满意度”取代“升学率”,用“多元评价”取代“分数排名”,引导学校、教师由关注少数好学生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由片面追求分数到全面立德树人。这些改革最终都要通过学校、校长和教师去实施,就需要一支职业化的校长队伍和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中小学校去行政化和教师管理培训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否则其他改革很难取得成效。

  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孙伟介绍,这些年来,山东省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2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8.6%,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让更多的孩子圆了大学梦。但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大学数量上去了,但质量还有待大幅提升,结构需要下决心调整优化。有人说,山东省的大学是“山多峰少”。孙伟表示,让每所大学都成为“峰”,既不现实也不太可能,每所高校都要把自己办成综合性世界一流大学更不现实,关键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孙伟说,高校综合改革不仅关系教育事业发展,而且关系整个社会进步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下一步,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强化危机感,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高校综合改革,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