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干字当头 勇挑大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副省长温暖等介绍山东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情况。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505公里、约占全国的1/6,毗邻海域面积15.86万平方公里、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
山东省委、省政府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坚持陆海统筹、奋力向海图强,特别是今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召开高规格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对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作出全面部署,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海洋经济活力不断激发
现代化的海洋经济,是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山东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目前,山东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72家,“仙境海岸”“沿着黄河遇见海”成为山东旅游新名片,“蓝鲸1号”“国信1号”等大国重器创造多项世界纪录,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规模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十四五”以来累计增长30.7%。今年前三季度,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1.0%,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海洋经济成为山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海洋科技创新持续增强
海洋科技发达,是海洋强省的重要标志。山东积极发挥海洋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崂山实验室实现规范化运行,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等“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与创新平台50个。
目前,山东建有省级以上海洋科技平台236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拥有全职驻鲁海洋界院士23人,海洋领域国家杰青50名,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专项,支持遴选49名蓝色领军人才。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在海上发射、深海开发、智能装备、生物育种等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海洋港口实力整体跃升
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山东持续深化港口一体化改革,深入实施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全省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等港口协同发展的格局。建成青岛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等多个大型综合性枢纽港区,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先后十一次打破世界纪录。
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近五年连跨5个亿吨级台阶,2023年达到19.7亿吨,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今年前11个月达到19.2亿吨。累计开通外贸航线260条,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线数量稳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布局内陆港51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01条,服务范围覆盖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等区域。
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海洋生态环境关乎地球生态平衡和资源合理利用,关乎人类文明永续发展。山东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统筹协调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推动海洋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调并重、相向而行。
山东全面实行湾长制,陆海统筹推进海洋污染防治,48条省控以上入海河流水质全部达标,2024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93.6%,连续两年保持全国前三。大力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20年以来争取中央资金42.52亿元、地方投入24.87亿元,整治修复岸线55.1公里,修复滨海湿地1.21万公顷。
目前,累计建成国家级美丽海湾4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一位。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基本完成,长岛海洋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建成国家级、省级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地33处,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95万公顷,沿海滩涂湿地总面积超过18万公顷。
海洋开放合作深入拓展
海洋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山东积极践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着力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新格局。持续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港澳山东周等活动,促进海洋领域双向投资。
今年以来,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户青岛,高水平举办“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来自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667位中外嘉宾参会,成功签约项目30个,投资总额达656亿元。“
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新设涉海类外商投资企业191家、境外投资企业66家,涉海产品进出口达3712.2亿元。今年1-11月,山东船舶出口额282.7亿元,同比增长148.6%,造船业新增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处于历史高位。
下一步,省委、省政府将坚定扛起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战略使命,沿着“科技引领、产业集聚、生态优美、开放合作、治理高效”的特色海洋发展之路,更加注重经略海洋,更加奋力向海图强,为谱写中国式现化代山东篇章注入强劲动力,为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