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青岛市生态环境局不断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以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为重点,坚决扛起生态环境部门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责任。以此为契机,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莱西分局(以下简称莱西分局)向“新”而行,向“绿”转变,锚定园区营商环境优化,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强化环评服务和要素保障,持续助力园区高质量建设,以三条路径提升服务,为增强营商环境“软实力”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出新招到更有效,推动园区环境管理再升级
环境基础设施如何有效完善?如何有效健全环境管理和风险防控体系?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仍面临一些挑战。莱西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健平表示,就莱西而言,高标准的园区是推动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各类惠企政策实施的重要平台,因此,他们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抓手,不断解难题、优服务,推动园区环境管理效能再升级。
首先是“治水”,指导园区加强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完善雨水污水管道铺设,实施雨污分流;其次是“织网”,持续完善供水管网、燃气管网等公用工程建设;最后是“控废”,将固体废物处理系统纳入区域废物管理体系,源头管控。
在日常管理运维过程中,莱西分局提前谋划,与各园区管委会建立环境管理月调度机制,安排专人与园区对接环境保护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工作,形成上下贯通的环境管理机构和网络,对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时作出反馈,真正实现让企业“安心入住”。
从基础版到定制化,找准撬动改革小切口
“以前,正常环评审批流程最快也要半个月时间,现在我们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办完了审批手续,为开工节省了大量时间,让我们对后期发展信心更足了。”青岛佳奕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经理汤嵘佳高兴地说。
什么是服务提升的小切口?莱西分局给出了一套参考答案:入园项目环评报告要“科学瘦身”,入园项目审批政策要“提档升级”,入园项目环评审查要“降低门槛”。
“落到实处就是及时为入园企业共享监测数据,简化环评文件选址分析、现状调查、环境质量监测等编制内容;入园企业可享受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承诺制、环评报告书降级审批等便利化机制,大幅简化企业环评编制内容,缩短企业环评编制时间,让企业在环评审批办理环节真正实现少花钱、少等待、少操心。”任健平向记者介绍,同时,优化审查程序,对入园项目的选址分析、现状调查、环境质量监测等编制内容进行简化审查,缩短审查时限30%,让项目环评审批驶入“快车道”。
截至目前,莱西经济开发区、姜山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等4个园区先后完成了规划环评及跟踪评价工作,已累计节省企业监测费用约125万元。并可为拟落户的青岛都鲁机械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带来政策红利,有效提升了园区招商“硬实力”。
“我们坚持从与园区企业环评审批切实相关的‘关键小事’入手,进而打破条条框框,撬动整个领域的变化。”任健平表示,营商环境改革,正从过去的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并不断释放改革叠加效应。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攻坚,在全产业链上做文章
传统涉企政务服务,大多着眼于单个企业,对产业链上强链补链延链服务的总体考虑相对缺乏。为此,莱西分局增强了产业链的赋能作用,推动园区产业结构再升级。
在莱西市姜山镇,原有的橡胶材料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与鞋帽产业集聚区、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配件产业集聚区三大园区被撤销,重新设立了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主导产业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换区,以《青岛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园区调整升级的核心,以“先破后立”为工作原则,实现了园区产业的绿色升级。
任健平介绍,在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和严把园区环境准入方面,他们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园区产业环境准入、园区环境管理深度融合,确保园区的空间布局不与生态保护红线、水源地保护区等区域重叠,引导部分园区划定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合理规划园区内产业布局,降低园区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支撑园区项目准入规则制定,融入园区招商引资目录制定,在招商引资环保审查过程中,充分利用分区管控要求,引导好的项目落在对的地方,全面做好环保要素保障。并支持园区引入绿色优质项目,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将不符合准入要求的项目拒之门外。
为各类企业创造更好发展环境、更大发展空间是园区服务改革的题中之义。秉承“服务为本、改革为先”的工作理念,莱西分局不断细化实化创新举措,全方位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真正为企业减时限、降成本,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让生态优势为经济发展赋能加码,有力保障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