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济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609家增加至2019年的2238家,年底有望达到2800家。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5.24%

  济南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吕建涛介绍,济南科技产业新动能加速发展。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先后出台《济南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济南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通过采取加大培训、政策引导、市区联动,部门配合等多种措施,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609家增加至2019年的2238家,年底有望达到2800家。分层次实施企业备案制度,独角兽、准独角兽、瞪羚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截至今年9月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5.24%,比“十二五”末的42.63%增长近13个百分点。

  二是大数据产业发展持续提速。100万平米大数据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阿里云创新中心、浪潮大数据双创基地、百度创新中心相继开业运营;加快培育数字产业生态,支持浪潮集团积极打造中国“算谷”。加快建设济南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海康威视、颐高、甲骨文、京东等一批“AI国家队”、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和项目、“山东省数字媒体金融创新创业共同体”园区先后落地。

  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量子雷达、量子芯片在济南实现产业化,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委员会落户济南,全球首个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在济南与“墨子号”卫星对接成功。北斗导航、航天科技、人工晶体等尖端项目相继落地,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全球首家国家超算中心科技园建成启用,2019济南国际超级计算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重汽全球首款无人驾驶电动卡车投入运营,伊莱特重工直径16米的无缝轧环机打破世界纪录,浪潮集团获批全省首家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齐鲁制药位居2020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第四位。

  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了近10倍,跃居全省第一

  吕建涛介绍,五年来,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由24家增长到55家;打造“泉城众创空间”品牌,全市众创空间由61家增长到139家。制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二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加速。打造科技金融大厦,引入“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服务模式,全力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已经打造成为省会济南最具活力的双创共同体,自2017年运营以来评估专利金额达6.8亿元,累计发放科技贷款约60亿元。省市共建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成功揭牌,构建成果转化“1+6+N”平台,打造全省技术转移枢纽和策源地,成立以来挂牌金额达48.60亿元,成交金额29.24亿元。五年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从31亿元增至304亿元,增长了近10倍,跃居全省第一。加快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牵头成立省会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全力推动省会经济圈城市一体化发展。

  三是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出台了“科技新11条”“高校20条”“济南人才新政30条”、科技创新券制度、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等,以及50余项配套实施细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围绕国家自创区建设,推进高新区放权改革创新试点,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重点围绕山东自贸区济南片区建设等,积极制定出台自贸区科技创新政策。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