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区县鲜活力洞察报告 NO.23△

  作者 | 葛晓璇

  设计 | 刘蒙蒙 数据 | 刘磊

  来源 | 新浪山东头条(ID:xlsdly)

  目前,济阳迎来撤县设区、新旧功能转换先行区建设、携河北跨三大历史发展机遇,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济阳区位于济南北部一隅,以往给人留下的都是“土味印象”、不起眼的“小麻雀”,处于济南区域“鄙视链”的末端。而江苏昆山也曾是农业穷县,杭州江干也曾是菜园子一片,如今都蜕变成现代化新城。

△ 济阳城区一角(来源:齐鲁晚报今日济阳)△ 济阳城区一角(来源:齐鲁晚报今日济阳)

  现在,全市在推动济南由“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济阳也提出了“南有昆山,北有济阳”的口号。济阳区能像昆山和江干那样抓住机遇,摆脱“土味印象”,实现麻雀“飞上枝头做凤凰”,从而比肩江浙新区吗?

  1 南有昆山,北有济阳

  “再看,再看就把你喝掉!”80后、90后对这句魔性广告词并不陌生,这是他们小时候对旺仔牛奶的“独家记忆”。

  许多人不知道,旺旺集团在大陆投资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生产基地之一,正位于济阳的济北开发区内。

  自2002年旺旺集团山东总厂落户济北开发区,到目前已经有17个年头。2018年度,该厂实现产值23亿元人民币,人们所喜爱的旺仔牛奶、邦德咖啡、碎冰冰、煎卷、果粒多等食品饮料,在这里应有尽有。

  济北开发区内还设有山东省第一家台湾工业园,是全国18家“中国最具台资企业投资价值园区”之一,还设有山东省第一家台商协会县级分会、第一家引进台湾人才智力试验区。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台资企业60家,台资项目数量、规模、水平均居山东省前列。

  在打造对台合作品牌上,济阳区野心勃勃,还喊出了“南有昆山,北有济阳”的口号。

  要知道,其所对标的江苏昆山,连续十几年雄踞中国县域经济之首。在“台商经济”上和经济总量上,“麻雀”济阳和昆山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要与昆山“肩并肩”,济阳不应只是喊喊口号而已。

△昆山慧聚寺天后宫·台湾民俗文化嘉年华活动△昆山慧聚寺天后宫·台湾民俗文化嘉年华活动

  昆山,素有“小台北”之称。这里不仅有星罗棋布的台资企业,还有台湾小吃一条街、台商学校和台商医院等。相关配套设施很完善,也很“正宗地道”,昆山的外在环境,能让台商感到“宾至如归”,这是台商扎根发展的基础。所以说,济阳仅引进台企还不够,若真想把“台商经济”做大,还要配套设施和外部环境入手。

  昆山之所以能成为台商聚集地,还源于其包容和开放的“内核”。昆山的外来人口远远多于本地人口,在昆山,外地人通通被称为“新昆山人”。 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台商足足有十万,台商也融入了昆山的城市文化,并且积极参加城市活动,创造了城市新文化,助力城市产业发展。

  目前,济阳的外地人口比例不算太多,但既然要打造北方台商聚集区,就要以城市文化为纽带,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与台商交流和融合。虽然本地人也会到台湾企业中工作,但核心人物和管理理念都来自于台商,要促进本土化经验和台商理念碰撞出新的火花,达到融合的效果,从而推动产业升级。

  虽然济阳已经于2018年9月撤县划区,但是,还有不少人对济阳的印象,仍停留在“农业大县、工业小县、 县域经济欠发达”的阶段。这样的“土味印象”,显然不利于引进和留住台商和其他知名企业,很难使他们在这里“扎根”。

  而无论是对台合作,还是城市和产业发展,“昆山经验”都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昆山曾经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后来,昆山从单一农业经济向农、副、工全面发展转移,由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全力主攻工业经济,历经多次规划调整,逐渐成长为一个实力雄厚的城市。

  济阳要实现“麻雀变凤凰”,摆脱“土味印象”,真正做到“南有昆山,北有济阳”,还需从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做起。

△ 济阳景色(来源:齐鲁晚报)△ 济阳景色(来源:齐鲁晚报)

  目前,济阳依托食品产业城、台湾工业园,济阳区集聚旺旺、统一、上好佳、康师傅等台商,以及丹麦皇冠曲奇、熊猫乳业等150余家国内外企业。济阳食品产业年产值达300亿元,占济南市同行业的1/3,占济阳区工业产值的50%以上。食品产业对济阳来说,就是一个特色优势产业,济阳要不断扩大食品产业规模,增加聚集效应。

  济阳还要在招商引资方面,高标准定位,争取世界500强企业参与新区开发,发展总部经济,引进商业综合体。同时,利用起步良好的新兴业态,把握智能制造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技产业等,用科技创新来改变城市面貌和产业结构。

  今年上半年,济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0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比例由去年同期的18.4:44.4 :37.2 变化为18.7:38.3:43.0,服务业比重上升,总体经济结构趋优。济阳区可以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利用此前的农业和工业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工业旅游等。

  2    黄河时代的跨越

  “南山北河”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济南东西狭长的城市格局,也造成了济南城乡居民生活“南富北穷”、经济发展水平“南高北低”的状态。黄河成为横在济南南北之间的“天堑”,直接制约着济南县区经济的发展。身处济南北部的济阳区也深受影响,成为济阳摆脱“土味印象”的障碍。

△ 济阳景色(来源:齐鲁晚报)△ 济阳景色(来源:齐鲁晚报)

  那么,如何才能“天堑”变“坦途”,“屏障”变“资源”,让济阳“麻雀”变“凤凰”?

  “济南的城市就像根‘油条’,再往东东拓,再往西西进,就变成‘老油条’了!要解决的话,只有北跨!”

  通过“北跨”,济南将全面对接京津冀,主动服务雄安新区,打造环渤海大湾区重要增长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推进“北跨”,济南可以进一步实现与德州、滨州等市对接,这将给济南都市圈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依傍黄河的济阳区,正是济南“北跨”重要的承载地和受益区

  。其实,早在2003年,济南就提出北跨战略,但一直进展缓慢。2019年3月底,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发布了《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18-2050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人说,提了16年的“北跨”,济南这次终于“动真格”的了。

△ 济阳黄河风景带(来源:新济阳)△ 济阳黄河风景带(来源:新济阳)

  的确,目前济南正全力实施“携河北跨”战略,让黄河成为“城中河”,推动济南由“大明湖时代”快步迈向“黄河时代”。济阳区也着力塑造“大河时代·新城济阳”的形象。

  此前,浙江杭州也提出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济南之于杭州,济阳区之于江干区,大明湖之于西湖,黄河之于钱塘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钱塘江是杭州的母亲河,但此前杭州主要依西湖而建,钱塘江成为杭州的“城边江”,这制约了杭州的城市发展,使得杭州市区显得狭小闭塞。

  后来,杭州调整了以西湖为圆心的发展模式,将钱塘江作为长期发展的永久性主线,先是提出“跨江发展”,后又升级成了“拥江发展”的理念。钱塘江畔的江干区,正是杭州“拥江发展”的主要区域。

△ 钱塘江景色(来源:资料图)△ 钱塘江景色(来源:资料图)

  杭州“跨江发展”与济南“携河北跨”的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济南还可以借鉴“拥江发展”战略。虽然仅仅一字之差,但体现的是围绕钱塘江、黄河,打造沿江沿河风景带、产业经济带、顺畅交通带、魅力文化带,从跨越过去单独发展,到融合、拥抱、共同发展。

  目前,杭州江干区的钱塘江文化节已经举办了三届,集话剧、音乐、绘画、体育、影视、传统工艺展等各类活动于一体,为杭州“拥江发展”战略注入文化基因。

  济南和杭州,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济阳不但有黄河泥塑,还有龙阳黑陶、鼓子秧歌等文化遗产,还是著名考古“圣地”、文化的起源地,济南文化与黄河文化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济阳黑陶(来源:新济阳)△ 济阳黑陶(来源:新济阳)

  延续上述思路,在济阳举办“黄河文化节”也未尝不可。并且,置身于黄河的大格局,济阳还可以加强与“沿黄”兄弟省区的文化互动交流,用黄河文化推动济阳区及济南市的经济发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实,不论是对标江苏昆山,还是杭州江干,济阳区看到差距的同时,更要巧用自身优势。

  济阳要用“南有昆山,北有济阳”的思路,在发展台商、招商引资、以及产业发展上下沉下去,围绕食品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创新思变。同时,在“北跨”上,借鉴杭州江干“拥江发展”思路,以文化为纽带,实现黄河沿岸融合发展,从而摆脱“土味印象”,释放区域鲜活力。

  3  “鲜活力”洞察报告

  编辑 | 澍野 审核 | 拾冷

  图片综合网络

  © 新浪山东出品